“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5”在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 刘伟校长出席

26.12.2015  01:35

12月19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协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5”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论坛的主题是“食品安全治理:政策与法律框架”,旨在进一步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科学决策与法制保障。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传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德福,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伟强,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副会长郭喜良,南京审计大学校长晏维龙,苏州科技大学校长江涌,江南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召集人金征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原召集人钟甫宁,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朱建明等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副校长査显友,法学院院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大元参加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国际学院、中法学院院长朱信凯主持。

刘伟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本届论坛聚焦食品安全问题,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共同关注,为中央及地方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有着悠久的传统、一流的水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又联合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了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在苏州校区设立“南方基地”并承办此次论坛,有利于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破解做出理论贡献。刘伟校长表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幸福,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及南方基地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起,携手合作,勇于创新,为开创国家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新局面而不断努力。

徐鸣副省长代表江苏省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给予江苏省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回顾了江苏省经济发展概况与“扶贫会议”项目的进展情况。他指出,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努力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前,江苏省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潜在的风险仍然存在,亟需理论指导与专家把脉。徐鸣副省长认为,营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需要食品生产者做到诚信经营、良心生产;食品安全监管者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与法规,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媒体方面应当正确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健康消费。徐鸣副省长表示,江苏省政府愿意与中国人民大学以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的宏伟大业中来,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举行了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揭牌仪式。刘伟校长与徐鸣副省长为基地揭牌。

魏传忠会长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捐赠书法作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并与周伟强常务副市长共同为书法作品揭幕。

主题报告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韩大元教授主持。柯炳生、魏传忠、林伟、张旭东、朱信凯等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主题报告会第二阶段由晏维龙校长主持。唐园结、金征宇、胡小松、广德福、王伟国、韩大元等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柯炳生教授从不同角度围绕“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的主题全面阐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他分别从生产者良心生产、监管者完善法律、媒体正确引导、科研机构加强研发等方面对报告主题进行深入阐述,并着重强调在网络时代,媒体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时应做到客观真实报道、正确引导舆论,为食品安全建设营造健康稳定的环境。

魏传忠会长围绕“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进行全面阐释。他表示,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切实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全面增强社会共治的聚合力,以持续的努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林伟局长围绕新常态下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及解决办法作指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同时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新常态下,要在法律层面将共治确立为食品安全的工作原则,不断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工作思路,从而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

张旭东副主任着重阐述了食品安全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科技创新可以助力食品安全,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全面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综合治理。他呼吁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创新能力,强化食品质量控制,研发关键技术,实现领域内的重大突破,为食品安全的建设提供服务。

朱信凯教授针对当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体系与战略指出,从“全食物链”的角度进行农业与食物管理的顶层设计,是发达国家共有的经验,将传统的粮食安全战略调整为食物安全战略,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对农业与食物行业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是当前中国农业与农村改革面临的最大课题。

唐园结社长以“落实‘第一责任’,把食品安全生产出来”为主题作演讲。他全面阐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总体情况、存在的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他指出,企业应履行好社会责任,生产安全食品;同时,管理者、媒体及消费者都应承担其各自责任,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金征宇教授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逐步健全,风险评估的能力显著提高,并表示,追求天然永远符合人的本性需求,我们的食品应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经济与文化的融汇。

胡小松教授以“食品安全的迷与思”为主题展开演讲。他认为,当前消费者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却日益缺乏安全感。归根结底来说,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信心缺失问题。他呼吁,媒体应遵从真实性原则,政府应履行好责任,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拾信心。

广德福巡视员在报告中提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系列问题,需要走“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道路。他通过详实的数据论证了中国农产品“稳中向好”的基本发展形势,指出中国农产品的“中国梦”并不遥远。

王伟国主任从作为制度的社会共治、作为愿景的社会共治、作为现实的社会共治三个方面来谈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问题。他表示,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是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根本举措,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根本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试金石。但要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韩大元教授提出中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缺乏公共价值观,这需要通过法治来凝聚社会共识来解决。法治很重要的功能是把权力和义务明确化,从立法和执法角度赋予人民生活以确定性,从而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作为个人,需要尊重食品安全法,尊重环境保护法,在法治的推进中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天下午,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治理与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法律框架”等主题,举办了三个分论坛。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论坛旨在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为人文社科领域提供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关注社会、求解难题的平台,目前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年一度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论坛,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标志性的学术品牌。

论坛举行期间,刘伟校长还对苏州校区进行了调研和座谈、听取苏州校区工作的有关汇报,并看望了上课的教师学生和部分工作人员。查显友副校长陪同调研座谈,朱新凯院长、陈忠阳副院长、石佳友副院长和苏州校区各部门负责人作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