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出版社三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获得两优一良

19.09.2016  20:32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结项的三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进行了现场检查,人大出版社获得两优一良的好成绩。三种项目分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00卷)、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49卷)。

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2010年立项项目,评分:优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是人大出版社2009年启动的大型出版工程,汇聚了中国近代一百一十多位思想家经典著述。由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担任《文库》编纂委员会主任,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领衔主编,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前总编辑、教授、《清史》编纂委员会特聘专家王俊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指导下进行选编,邀请到了一大批海内外杰出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参与工作。对于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进化论、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革命和和平改革等思潮均有所反映。

文库”的出版在媒体中和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和新浪网、凤凰网等网站多次发表关于“文库”的书讯、书评、新闻等消息。社会各界对“文库”的出版给予较高评价,认为这“是国内首部、全面展现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过程的鸿篇巨制”,“这套书,集文献性和研究性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0年立项项目,评分:良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由国家法官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共同编写完成,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案例来源及案例撰写都具有权威性。丛书每年出版,按照我国法院的审判业务类型分为刑事卷、民事卷、商事卷、行政卷,由全国的法官报送上一年度审结的案例,撰写解说,案例的收录标准为典型性有指导意义的,新型的反映社会发展,对未来的审判有示范作用的案例,每年约400个。

丛书记载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审判事业的发展和客观案例的发展状况,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我国审判事业的变迁和法治的进步,不仅有重要的指导审判业务和法学教学的作用,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和审判事业的历史记载也具有很高的史料意义,为国家审判机关和法学研究机构的合作树立了典范。审判机关提供的客观案例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暴露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为法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法学专业研究者能够通过对客观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新的法学问题,为法律实务提供理论支撑。

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2013年立项项目,评分:优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共出版49种55册图书,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福龄,中国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国杰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担任主编,分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名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三个专题。重点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理论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水平,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重点强调了要高度关注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

丛书于2015年8月出版完成,应该说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系列研究规模最大的一套大型研究性丛书,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研水平、培育和扶持马克思主义原创学术著作出版具有重要意义。

丛书出版后,人大出版社在2015年10月北京大学举办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做了整体展示,获得了积极的反响;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基金会颁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