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建设已全面转入冬奥会临时设施建设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22日电 (记者 陈杭)随着北京市负责的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完工、交付,目前北京冬奥建设已经全面转入冬奥会临时设施建设。
北京市利用冬奥会筹办,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观众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完全可通过地铁、高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快速、便捷抵达各个场馆。随着今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丁建明22日在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城市服务保障专场上提到以上内容。
场馆建设是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基础。截至10月28日,随着担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任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完工,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31项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实现完工投用。
建设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
丁建明表示,和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一样,北京在冬奥建设绿色生态建设中也连夺“金牌”。
北京冬奥会建设了世界首创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北京成为首个大规模使用当今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会主办城市;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
北京市还利用冬奥会筹办,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观众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完全可通过地铁、高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快速、便捷抵达各个场馆。
他表示,随着今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赛场。延庆赛区内11条索道,为运动员、观众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
形成制冰师、赛道喷射手、高山雪上救护等新职业
丁建明称,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通过广泛与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专业机构合作,经过国内设计、建设、材料设备各方的努力,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北京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建成填补了国内相关体育设施的空白,培养出了一大批冰雪运动建设、管理人才,形成了一批中国制冰师、赛道喷射手、高山雪上救护、保障等新职业。
同时,通过建设创新,北京拥有了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锁网结构体育馆——国家速滑馆,国家速滑馆也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冰面,全冰面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世界首座永久性滑雪大跳台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成为世界首座实现了“水冰转换”的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为目前世界上第17条雪车雪橇赛道。
善于“借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丁建明表示,北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充分利用北京夏季奥运会遗产是北京冬奥会节俭办奥的一大亮点,善于“借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北京节俭办奥的另一大特点。
北京冬奥建设从规划布局就将“节俭”贯穿其中,不搞大拆大建,力求简约精彩。国家速滑馆利用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射箭临时场馆用地;滑雪大跳台利用了首钢老工业遗存的设施;延庆赛区没有将赛区原有村落拆迁,而是提升改造为服务冰雪运动的特色山村。北京赛区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全部冰上比赛项目,北京赛区仅新建了“空白”项目场馆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其他竞赛场馆全部利用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
他提到,“借用”场馆,赛时服务冬奥,赛后继续服务城市民生和发展是北京节俭办奥的另一创新。北京冬奥村赛时将接待约2300多名运动员,赛后将作为北京人才公租房面向社会服务民生。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同样“借用”了建设中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赛时完成部分建设,为全世界预计15000名记者和转播人员服务,赛后将继续建设,最终实现会展功能。
北京赛区所有竞赛场馆实现冬夏季场地互换功能
丁建明称,通过建设、改造,北京赛区所有竞赛场馆都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场地互换功能,提升场馆经营能力、运行活力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北京方案”。北京冬奥会建设与赛后利用、三亿人上冰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又是北京冬奥会建设的一个富有活力的“北京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构想,建设者大胆创新。国家游泳中心用了近2年时间,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水冰场馆的转换。五棵松体育馆高水平地实现了6小时“冰篮转换”。也就是说,前一天晚上五棵松还在举办CBA联赛,第二天就可以变成冰球赛的赛场。
此外,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场馆全部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筹备赛后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服务“三亿人上冰雪”。
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面实现了可以根据需要分区域分标准制冰,能同时开展所有冰上运动。按照设计,赛后可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群众性冰上运动。首都体育馆园区通过建设改造,形成了一个比赛场馆三个训练场馆两个服务设施的冰上运动园区,成为国内最大的冰上比赛、训练、科研中心。
同时,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将打造成为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广场。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步建设了大众雪道,延庆冬奥村未来将作为旅游接待酒店。今后延庆赛区不仅将举办国际一流的赛事,还将被打造成为是一个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嬉雪的市民“后花园”。
他提到,通过冬奥建设,推动京冀两地一体化,打通京张一体化的“任督二脉”是“共享办奥”的另一大收获。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相继建成,延庆、张家口正式步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通过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家口丰富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不仅服务北京冬奥会,还进入北京的千家万户,已经占到北京市用电量的十分之一。
丁建明表示,随着北京市负责的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完工、交付,目前北京冬奥建设已经全面转入冬奥会临时设施建设。(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