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亚洲边地》首发式暨中巴友好年启动仪式举行
清华新闻网电1月21日电 (记者 赵姝婧 )三次赴巴基斯坦写作,带领500多名学生走访亚洲边地,15年来出征20余次,鼓励学生们用双脚、双眼寻找真相并开展跨文化对话,从千余篇学生纪实作品和采访手记中精选300篇成书……1月19日晚,在中巴友好年启动仪式上,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主编的《写在亚洲边地——改变清华学子一生的大篷车课堂》一书同期首发。
《写在亚洲边地》首发式。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巴基斯坦中国研究院主办,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巴基斯坦中国研究院院长、巴基斯坦联盟参议员穆沙希德•侯赛因及中巴两国各界友好人士共200余人参加。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为《写在亚洲边地》一书做序,他在序言中说:“李希光教授的‘大篷车课堂’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清华大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所提倡和支持的。‘大篷车课堂’把学生带到‘亚洲边地’是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去理解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中心、边疆、边陲、边地、国家、世界和天下。”
“清华要培养的不是有一技之长的匠人,而是具有领导力的未来社会引领者、开创者、建设者。广大教师必须承担起学生价值塑造的主要责任,通过‘言传’和‘身教’来感染学生,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陈吉宁说。
《写在亚洲边地》记录了李希光带领中国大学生三次赴巴基斯坦的采访故事,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伊斯兰堡、瓜达尔港、俾路支省等一带一路重要地区的第一手资料。多年来,李希光曾先后7次赴巴基斯坦调研;6年前,巴基斯坦内阁以总统名义授予他“巴基斯坦最高领袖奖”。
“过去15年,我把在亚洲边地的‘大篷车课堂教学’当成自己的生命,这是师生共同的探索,是由好奇心驱使的开阔眼界的旅行。我希望能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慢新闻’教学,让学生用更理性的分析方式看待不同的文化与人类,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摆脱大众媒体刻板成见的束缚去搜寻异国他乡的故事。”李希光说。
中巴友好年启动仪式现场。
在中巴友好年启动仪式上,与会中巴两国人士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让中巴关系真正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互利合作的先行者以及相互支持的重要依托。此外,中巴经济走廊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双方继续深化战略共识,促进智力、经验与成功模式的共享。
为落实中巴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的2015中巴友好年,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与巴基斯坦中国研究院在首发式上成立中巴大学生远征队,将于今年暑期从喀什出发,沿着玄奘和法显西天取经的路线穿越红其拉甫,翻越喀喇昆仑大雪山,在罕萨举行中巴大学生夏令营,中巴两国学生将在那里共同读书、交流和写作。
编辑:襄 桦 学生编辑:长 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