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照料中心2015年覆盖城区
原标题:养老照料中心今年覆盖城区
2015年至少新建40家城市养老照料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天通苑等大型社区要拆分,所有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本色”;将为老人建立统一的营养膳食标准,完善社区送餐服务;试点先建公园后建墓,推广生态殡葬,让公墓里“看不见墓”……
1月15日,市民政局在市政府新闻办发布厅举行发布会,透露了2015年在城市管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重点。
养老照料中心再添40家
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2015年将在城区建设40家养老照料中心,2015年年底前城区所有老人都可以在住家附近找到“托养”的地方。
这些照料中心并不是大型养老机构,可能只有几十张床位。中心的功能是作为一个平台辐射居家养老。“过去建了一些小餐桌,还有一些零零散散分布在社区的养老设施,既没有规模,也不规范,作用有限。”李万钧说,现在老年人的第一需要还是在家、在社区,实在没辙了才去养老机构,因此2015年的工作重心要向“9064”养老格局中分别占“90%”和“6%”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转移。
民政部门正在牵头设计一套信息系统,将这套信息系统搭载到照料中心,可以把周边的老年人情况、为老服务设施情况都集合到照料中心,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无障碍”平台。
城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是2014年市政府折子工程。政府财政共拿出2.4亿元,撬动了20多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102家城市养老照料中心。加上2015年计划新建的40家城市养老照料中心,届时全市总数将达到142家,全面覆盖城区居民,为老人在家庭、社区养老提供一条龙服务。
针对经济困难、失能和高龄老人,政府还要为他们建立相对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对于居家养老的改造、对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的提升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满足等。
天通苑等大型社区将拆分
李万钧透露,2015年民政部门将对天通苑等大型社区进行拆分拆解,社区居委会将进一步回归居民自治的“本色”。
目前,相关区县已开始起草拆分方案,对社区的行政区划做一些调整。2015年5月至7月还将进行全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现在社区的许多服务跟百姓离得比较远,大家对居委会也没什么概念。”李万钧坦言,“让社区回归自治的本质,就是要团结服务社区居民、收集社区居民的反映,对政府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缺位的地方,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本市将进一步厘清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在城市管理和街道社区管理上,民政部门2014年以来一直在研究体制改革方案,2015年将出台并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总体思路就是要做强街道、做实社区、职能下放。”李万钧预计,这套改革方案出台后,无论是对城市管理,还是对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都会发生影响。
低保实现城乡统一标准
2015年年底前,全市的低保救助将实现城乡统一标准。在目前月人均650元的基础上,新的标准将调整提高到700元以上。
目前,全市还有5个区县未实现农民和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统一。不过,经过前几年的每年30%、50%以上的增长,农村居民的低保标准已经越来越接近城市居民的低保标准。目前仍未“补齐”的几个区县,不同标准之间的差距已经不足百元。
实现城乡低保统一标准,也是本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目前,北京市的民生兜底保障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老年膳食将有“标准菜单”
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透露,2015年将建立全市老年人的营养膳食服务体系,包括推出营养膳食标准、社区配送餐服务等。
“老年人营养膳食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社会上包括有中央厨房的大型餐饮企业的大力支持。”他说,“这次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在对原有老年餐桌整顿、提升的同时,全市将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服务内容上也将更加个性化。例如,针对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会推出新的营养膳食品种;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在家中享受更周到的送餐服务。
针对老年人膳食中的营养平衡问题,本市计划推出一系列营养膳食标准。对蛋白质、钾、钙等困难老人在膳食中普遍缺少的营养元素,会有相应的补充方案。(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