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提高幸福指数 医药费人均减2992元
身患脑血栓的失独老人走出阴霾,年已七旬的癌症患者积极康复,80岁的老人学会了在微信朋友圈里点赞,见面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为邻家的空巢老人送上一盘饺子、一套棉被……
什么样的养老方式能走进老人心坎里?记者发现,一种社区公益“互助式居家养老”正在尝试用新的方式,让老人们组成“大家庭”,相互帮助进行运动康复、精神慰藉,“年轻的”老人们还可以加入志愿者队伍,服务社区里的空巢、失独、孤寡及80岁以上老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跟踪爱众慈孝家园公益活动一年进行的统计显示,老人的幸福指数提高了37.2%,压力指数下降8%,人年均医药费减少2992元,慢病控制率达到80%。
故事
失独妈妈:
从一瘸一拐到15公里不用歇
早晨6点30分,刚刚洗漱完的爱君(化名)走到梳妆镜前,打粉底、描眉、涂唇彩……完成了一整套化妆之后,她特意换上一件鲜艳的红色棉服,从八北社区出发向红领巾公园走去。精神抖擞的背影让人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更无法想象她在几年前失去了曾相依为命27年的独生女儿。
“2005年到2013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8年”,爱阿姨告诉记者,女儿3岁时她与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女儿生活,2004年女儿突然被查出患有血液疾病,从洗衣机厂退休的她发海报、当收银员、做家政服务,“当时就是一门心思要多赚钱给女儿治病,可我的坚持和付出还是没能留住她”,2005年7月27日,女儿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美丽的27岁。
一夜之后,爱阿姨的满头黑发一下子全白了,料理完女儿的后事,她又因为太过悲痛,突发脑血栓,致使下肢不能正常行走。提及几年前的生活,爱阿姨的泪水不停地在眼睛里打转,“那时候因为给女儿看病,老房子的拆迁款全花完了,我只能租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里,最长的一次,一个月都没出门。邻居们再见到我时,我的头发乱得跟鸡窝一样,嘴巴歪得说不了话,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大家以为我疯了。”
去年初,爱众慈孝家园到红领巾公园进行健身活动,居委会主任生拉硬拽把她叫了出来。“女儿去世8年了,身边朋友都在帮我走出来,我不能再辜负他们了。”于是,从第二天起,爱阿姨每天早晨7点半准时到公园,跟着家园老师学习花式健走。起初,她只是抱着锻炼身体的简单想法,可没想到,老人聚在一起相互问候、相互关心的力量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我感冒了,有人陪我上医院瞧病,跑东跑西地扶着我做检查、拿药;我心情不好了,有姐妹能陪我一个下午听我诉苦;我只要有一天早晨没去锻炼,就会有其他老人或是家园志愿者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哪儿不舒服……”爱阿姨说,她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大家庭,“大家因为健身锻炼走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还会经常在家园志愿者的组织下听心理讲座、一起聊天分享,私下里我们在一起会开怀大笑,也会流泪发泄,相互关心、相互扶持,一天不见面都会想得慌。”
快1年过去了,爱阿姨从原来一瘸一拐走路到现在可以一口气走15公里不用停歇,从原来每天蓬头垢面到现在打扮得精神靓丽,体重从80斤增长到115斤。“现在没人相信我是个失独妈妈,还得过脑血栓”,爱阿姨说:“老人健康的根源是要有个好心态,归根到底是要有人陪伴,慈孝家园的老人和志愿者们让我觉得不再是一个人活着,而且我还有了生活的目标,就是要用我的经历帮助更多孤单的老人走出困境,快乐地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