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权威信息最高法善“抢头条”

15.10.2014  02:47

  信息来源广泛的自媒体时代,抢当天新闻头条难不难?

  网友调侃的某汪姓明星的一系列遭遇证明,新闻头条不是想抢就能抢到。

  然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却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抢头条”的能力。他在最高法10月11日举办的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例会制度5周年活动上说:“最高法新闻发布做得非常好,抢头条就是用公开完成的。

  公开审判过程、公开回应热点、公开解释文件、公开办公场所、公开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拍卖……正如白岩松所说,公开是最高法“抢头条”的不二法宝,而新闻发布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最高法自2009年5月实施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以来至今,已经召开新闻发布会97场次,发布司法文件48次、通报工作进展49次、发布案例393起,向社会提供了充分信息,发出了权威声音。

   诸多首次发布意义重大

  据介绍,实行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后,为了实现在舆论高度关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向社会公众精准传达司法工作的价值追求,最高法进行了有效的新闻策划和巧妙的议程设置,根据社会关切变化,积极丰富新闻发布会内容,全面展示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司法改革等方面的成绩。

  第一次在发布会上集中通报民意沟通的办理事项;第一次联合多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次在京外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次邀请网友参加新闻发布会……97场次新闻发布会中,每一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节点意义深远。

  2013年5月3日,最高法首次采用全媒体直播方式,向社会传递发布会信息。自此,全媒体直播成为最高法新闻发布会常态。

  2013年7月4日,召开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期间,第一次设立媒体采访区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围绕保障民生、公正司法等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与记者进行了坦诚互动交流,有效回应社会关切。

  2014年4月,最高法建立典型案例月度发布制度,有效彰显人民法院不断推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的鲜明态度。6个月以来,已发布61起典型案例。

  “最高法新闻发布工作紧跟时代潮流,紧紧围绕着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司法公正等重要理念发展进程,尽管只有5年,但很好地破解了中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打通关系的要害,与公众、国际社会互动的特点很鲜明。”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说,无论是请公众还是请外国驻华大使、外国驻京记者到最高法来,都体现了现代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沟通中国社会、国际社会的要领。

   全面提供重大案件信息

  2012年全国两会前夕,浙江金华吴英集资诈骗案被社会广泛关注。最高法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吴英案。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吴英案案情比较复杂。最高法在依法复核审理过程中将依照法定程序,认真核实犯罪事实和证据,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审慎处理好本案。

  孙军工代表最高法所作出的表态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社会上引发积极反响。

  吴英案只是5年来我国法院借助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提供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的一个典型代表。

  2013年8月22日,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案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不仅国内瞩目,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

  薄熙来案新闻发言人、济南中院新闻发言人刘延杰称,薄熙来一案共有100多家媒体来到济南参加庭审。庭审期间,济南中院召开9次新闻发布会,数量和频次上都创造了历史。

  境内外媒体对于此案如此公开感到意外。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翟琦说,很多国际媒体同行以为,庭审就是走走形式,一天就会结束。但整个庭审的透明度、每天两场新闻发布会的规范性,扭转了国际媒体对中国司法的看法。

  “庭审最后两天一名外国记者跟我讲,庭审的细致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早知道是这样就会多带几套衣服,不会发生换洗衣服都没有的事了。”翟琦说,新闻发布会不仅让中国人民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也让国际社会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到中国司法的开放和进步。

   3281名新闻发言人亮相

  “基层法院承担全国80%以上案件的审理,最贴近民众、最反映民情,及时有效地回应百姓关切,积极主动地传播司法理念,基层法院承担重要职责。我将通过我的工作,做好媒体的桥梁与群众的纽带,更好地展现基层法官追求正义、直系百姓得失、公正司法、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范君担任过李某某强奸案新闻发言人,在本次活动中,他和5名其他法院新闻发言人代表全国法院3000余名新闻发言人闪亮登场。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四级法院中有2995家设立新闻发言人3281人,其中最高法1人,高级人民法院51人,中级人民法院445人,基层人民法院2784人。从10月11日起,各位新闻发言人包括联系方式在内的信息资料将在中国法院网公布。

  “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信息的公布,标志着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孙军工坦言,法院新闻发言人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一个人经过专业新闻发言人技巧培训和训练。但只要坚持用心沟通,带着感情发布信息,就一定能够赢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凤凰卫视评论员杜平对新闻发言人寄予期望。他认为,法院是社会的仲裁者,公平的体现者,新闻媒体发布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体现仲裁的作用。国内外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一起案件的评论和观感完全不一样,新闻发言人应该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充分体现国家法制的权威。

   维护舌尖安全美丽风景

  5年来,最高法坚持以案释法,使媒体和社会公众通过典型案例,更好地了解最高法所发布的文件内容和工作进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最高法所发布的393起典型案例,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毒品犯罪、知识产权、职务犯罪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方方面面。

  性侵、拐卖、故意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近年常发多发。2013年10月24日,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并发布3起典型案例,指导各地法院依法从严从重处罚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针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情况,最高法于2013年5月13日和6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分别发布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和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同时发布的典型案例明确界定行为性质,有效遏制了不法分子顶风作案势头,维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护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线”。

  “社会越关注,发布越及时,解读越全面。”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主任温红彦说,媒体报道的很多中国司法机关审判、执行新举措、新探索是从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社会关注的疑难复杂案件、法律适用、司法制度改革进展通过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得到回应,新闻发布会制度有力推动了司法公开、司法公正,回应了社会关切,实现了司法与舆论的良性互动。

  法制网北京10月1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