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家危化企业退出北京

24.11.2017  21:55

  疏解退出有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企业87家,专项整治81处危化品罐区、610处加油站,推动二商集团冷库等3家外部安全距离不足的企业隐患治理……近年来,市安监局严控“增量”,做优“存量”,提升“质量”,发力重点行业领域,有效降低了企业风险,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通州60家危化品企业退出

  2015年7月,小而多且具有一定高风险的危化品企业退出工作被列为通州区安监局2016年的头号工程。在2016年10月31日前,全区除保障城市运营的油库、加油站外,60家经营(有储存)危化品企业需完成退出工作,其中包括44家化工原料经营企业、16家工业气体经营企业。

  过去,通州危化品企业数量一直位列全市的前三甲。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企业是由本地人创建的家庭作坊,少则两三人,多则上百人,企业规模不大,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安全隐患多发。

  “为什么是我们搬走?”许多企业不解。

  “一开始他们有抵触情绪,不愿意退或申请延期退,我们就一对一谈心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仍做不通工作。”通州区安监局副局长吴宝祥举例,液化空气(北京)有限公司系一家经营工业气体的法资企业,由于经营效益较好,不愿退出。尽管多次找该企业负责人谈话,请企业的属地政府一块做工作,但还没成功。为此,该企业负责人甚至找到了市安监局。

  “政策是一刀切的,全区16家经营工业气体的危化品企业一视同仁,不可能给一家开小灶。”吴宝祥说,经过历时近7个月的工作,这家企业最终疏解退出。

  6000多万元鼓励疏解退出

  企业退出后,企业再选址、员工再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企业的出路我们也要管。”吴宝祥说,政策确定后,安监局主动与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开发区、天津市静海区和武清区等地沟通,组织招商会,为企业进行有效对接。经营化工原料的北京通正万华商贸有限公司就先后前往曹妃甸、沧州等工业厂区多次考察,最终2016年10月落地天津静海。

  而像通正万华商贸有限公司一样,最终落户津冀等地的企业总共有12家。通过与区人力社保局沟通,安监局还组织各类招聘会,提供企业名单,安排相关培训,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响应疏解退出,市安监局还为调整退出的危化品企业设置了6000多万的奖励资金,经第三方评估后可兑现资金。

  “在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支柱产业的运转、科研机构的保障前提下,我们一直严控‘增量’。”市安监局监督管理三处处长孟庆武介绍,从2016年以来,全市共疏解退出有危化储存的企业87家,其中通州就占了60家。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再退出12家危化品经营企业,2018年全市疏解退出5家。

  本市通过关停4座不具备改造能力的油库,停用30处危化品罐区,注销6家生产企业的许可证,淘汰了规模小、安全管理水平低,以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保障了产业结构优化。

  与此同时,全市开展了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油库自动化改造、加油站贯标改造等5大类专项整治,做优“存量”。目前81处危化品罐区、610座加油站完成改造,到2019年底前全市1010座加油站将全部完成改造。

  消除3项市级挂账隐患

  组织隐患排查,提升“质量”,也是全市安生监管重点发力的工作之一。二商集团下属3家冷库、燕山石化储运一厂液化气总站和中石化沙河油库被列为市级挂账安全隐患后,市安监局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指导企业进行隐患整改。

  二商集团下属3家冷库地处市区,周围商户人流密集,但随着周边地块的陆续开发,冷库逐渐被住宅区所包围。“冷库使用的制冷媒介是液氨,液氨一旦泄漏将形成氨气,通过空气传播,将对周边的老百姓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企业最初很不理解,毕竟企业建设在前,居民区形成在后,隐患的形成并不是企业的责任。”孟庆武说,通过请国内知名专家现场诊断、召开协调会、现场调研,取得了企业的支持,最终确定采用其他冷媒来代替高风险的液氨,目前大红门冷库已经完成了施工改造,其他两座冷库将于春节前后完成施工改造,彻底消除隐患。

  此外,燕化储运厂液化气总站隐患目前也已经完成治理,通过了验收。沙河油库也已完成整改。(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任珊)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