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绿染黄土高原的“子洲模式”

23.06.2015  10:06

      黄土高原如何实施退耕还林?陕西子洲先行领跑。

                                                       

      2014年,子洲县在仅有2万亩退耕还林任务的情况下,主动请缨,一年间实际退耕还林6.5万亩,超出目标值225%。

               

      子洲县县长叶庆隆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子洲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绝不含糊。

             

      子洲自2013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开展退耕还林示范项目建设试点以来,把绿山与富民、生态与产业融为一体,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促产业、产业优生态的发展新路。

 

      陕西省林业厅调研组认为,退耕还林的子洲模式对整个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及建设都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

           

      土地流转,破局“钱从哪儿来

         

      越野车在山上跑了半个小时,还没走出李彩斌的“地盘”。

               

      直至电市镇后湾村的制高点,老李才打开了话匣子:“我流转的土地里,山上是核桃、苹果,川道是大棚,沟里养鱼,滩下种玉米。

   

      老李原本经营煤炭生意,家乡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他返乡成立了九龙山种养殖农村专业合作社,投资400万元流转了全村93%的土地,发展“立体”经济。

               

      “400万元只是流转费用,不算多。”老李指着一条条缠绕在山腰的台地说,“种植经济林必须机械整地,这都是去年干的,每亩投入不低于1000元,如果再建水塔的话,投入会更高。

 

      “与上一轮退耕还林的散户种植方式不同,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新一轮退耕还林的主力。”叶庆隆说。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子洲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空心村”“老人村”等数量逐年增加,坡耕地普遍休耕撂荒,加之县财政拮据、农民收入较低等现实,让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实行土地流转、工程化造林、产业化发展,是保生态、惠民生的必然选择。

 

      “陡坡耕地的租金每亩100元,等核桃和苹果挂果后,农户与合作社按‘六四’分成共享总收益。”老李说,“当然,尚未挂果时,他们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修枝、浇水都需要劳力,男劳力每天120元,女劳力80元,管3顿饭。

 

      “目前,县里共有4种土地流转模式,老李这样的是综合式流转,按不同投入模式,进行不同利益分配。”子洲县林业局局长徐存飞介绍。另3种分别是:租赁式,即企业或承包大户租赁农民土地,双方签订责权利合同,收益归企业或大户;合作式,即农民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无偿提供土地,由承包人进行造林营林,收益“五五”分成;工程式,即林业部门以合同形式将建设任务承包给专业造林工程队,要求包栽、包活、包管护、包成林,3年后无偿交还农户经营。

 

      2014年,子洲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产业达1900万元。

 

      壮大产业,解决民生怎么保

 

    5月28日,朝阳升起,杜涛第六次出发。等着他的,是几百亩饥渴的核桃幼苗。

 

      “陡坡地退耕还林后,我就一直在外打工。”杜涛是苗家坪镇田山渠村村民,这几天已经在村里的退耕地里铺装完成了5公里水管管道,他身后的山包上,矗立着刚修建的水塔,“这里降水少,土地也瘠薄,刚栽的核桃急需大水、大肥。

 

      核桃是子洲当前重点打造的林业产业。依托退耕还林,子洲去冬今春已在何家集镇-砖庙镇-马蹄沟镇沿线栽植了3.5万亩核桃,形成了长达35公里的核桃产业带。

 

      “何家集镇去年的退耕任务是1700亩,但我们结合农民意愿和发展实际,连片种植核桃1.8万亩,几乎全镇人均1亩核桃。”何家集镇党委书记白宇说,“林下全部套种了大豆,林下套种,不仅能以耕代抚,大豆还特别肥地。

 

      “砖庙镇规划种植核桃2.2万亩,去年已经实施了1.7万亩,其中连片面积近1.43万亩,林下套种了五谷杂粮。”砖庙镇镇长李军飞说,“为确保陡坡地退得下、不反弹,镇里严把苗木调运、树坑开挖、苗木定植等多个环节。

 

      “新一轮退耕还林不限定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所以我们慎重地选择了既有生态功能又有富民实效的核桃。”徐存飞解释县里力推核桃产业的决定。随后,他带记者经麻塔村、九沟村,穿过“核桃长廊”来到淮宁湾镇。

 

      “这是2011年至2013年栽植的,全是耕牛深翻地,挂果的树是2011年栽植的。”徐存飞蹲在一株核桃树下数了数,“七八个呢!就按亩产20公斤,每公斤40元,亩产就有800元,目前全县挂果的面积达2000亩。

 

      “今年,子洲县1号文件部署了山区农业现代化工作,总的思路就是通过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机遇,推动苹果和核桃产业加快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大丰收。”叶庆隆说,目前,县里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将来要让村村都有技术员、土专家。

 

    根据规划,到2020年,子洲苹果保存面积将达25万亩,核桃保存面积将达15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其中林果现金收入超过1万元。

 

      综合治理,实现城乡生态美

 

      徐存飞喜欢下乡,“难道这不是一种享受吗?

 

      穿梭在陡坡尽是林果、崖壁遍布柠条的乡村,记者有时也会恍惚认为是乡村森林生态游。

 

      为把握新一轮退耕还林契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2014年,子洲县委、县政府聘请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家曹钢教授等专家团队对全县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系统调研。

 

      曹钢提出了“生态先行、产业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综合治理、板块推进、示范引领、机制保障”的方针,确立了林果业为主、药畜粮为辅、水电路治理、循环式发展、规模化打造的山区农业现代化思路。

 

      “我们明白自身的短板,也总结了上一轮退耕还林的优势,所以知道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步子该落在哪儿。”叶庆隆坦言,“比如禁牧,如果农民都富裕了,还会成天想着在林地里放羊吗?

 

      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进程中,子洲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在生态极其脆弱的地方以生态林为主,实施封禁措施;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相结合,对搬迁新址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腾出的地方实施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畜则畜,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与全民创业活动相结合,鼓励和扶持能代替传统产业的生态型产业,实现减耕不减收、创业更富有。

 

      “不过,新一轮退耕还林也存在几个难题急需破解。”叶庆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还是资金缺乏;其次,要尊重市场规律,大户进来后,不能行政干预;再次,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让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林业建设。

 

      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作出指示,他说,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他强调,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必须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

 

      “在自然条件复杂的地方,单一的退耕还林模式难以持续运行。我们必须遵循自然和市场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因地制宜把发展适生经济林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从而达到近要林果、远要生态的目标。”叶庆隆说,“这也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的根本保证。”(hcq)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作者:吴兆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