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创新 奉献
绿色新闻网报道 日前,校党委召开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各学院的15位基层一线教师代表结合工作,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绿色新闻网将陆续转发各位教师的发言稿,与大家分享。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丽鸿在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
以前,听过、看过一些报告会和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但这一次是最好的报告,触动和受到感动最大的,因为他的职业、从事的事业离我那么近,作为北林水保系毕业的学生,熟悉林学、水土保持、经济林、小流域这些专业名词,看着李保国一幅幅工作的照片,如身临其境,感同深受。
我记住了几个数字:35年,每年200多天在农村,800多场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等等,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在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我在李保国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这个精神就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主要体现,勤劳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改革创新是中国精神的时代。
李保国,一位普通的大学教师,农民教授,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山区贫困农民实现了“致富梦”,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他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李保国热爱太行山这片热土,不是因为它富饶,而是他誓要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山沟变成满地飘香的花果山。他对农民的感情是真诚的,深厚的,他将“要让农民变成我”朴素的语言化作了实际行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是“拼命三郎”,为了百姓的事情,因不舍得耽误时间而放弃手术。30多年来,他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一次次探索创新,一次次开辟“战场”,他和他的团队分别打造出了前南峪、岗底、绿岭、葫芦峪模式,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
李保国不仅传承了中国精神,他的“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高尚精神更是中国精神的象征和时代体现,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党员,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就应努力做到:
第一,坚定信念,担当有为
“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他们向往的好日子!”的信念是李保国力量的源泉。正因为有着一心为民的百姓情怀,才有他立志扶贫的担当有为。作为思政课教师,“坚定信念,担当有为”就是要心中装着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将教育当做自己的事业,做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在工作生活中就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抵抗各种压力和误解,战胜各种挫折和困难。
第二,坚守阵地,实干创新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坚守的是正确的政治思想阵地,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有“定力”,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浪潮中不迷失方向。同时,要坚守好三尺讲台,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课程性质的要求,也是学生的需要和呼声。实干创新,就要严谨治学,潜心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为工作的核心,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用科研为教学助力。同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第三,淡薄名利,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不图私利,不图虚名,他看中的是老百姓的利,在乎的是共产党员在老百姓中的口碑。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师。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思政教师更应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缔造者、拓展者、引领者,淡薄名与利,把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给社会,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A19)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陈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