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论坛:转型与创新中的新闻传播教育
10月2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论坛“转型与创新中的新闻传播教育”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百余名中外新闻传播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为转型与创新中的新闻传播教育贡献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郭庆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为本次论坛致辞。
查显友副校长肯定了新闻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王牌学院”地位,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综合改革的进程。
郭庆光教授指出,当前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教育迎来巨大的变局,传统新闻教育面临重大的拐点,“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改革创新的时候”。
高钢教授从影响人类传播模式的三个最重要的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和大数据云计算入手,分享了自己对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看法。
本次论坛的上下半场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教授和周勇教授主持。八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在论坛的主题发言阶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认为互联新媒体、大数据对全社会产生颠覆性冲击,但传播教育对此的认知却有所不力。他认为,“我们要坚持什么,改变什么,建设什么,成为什么?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当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高晓虹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教育中一些理念与方法创新的案例和经验。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Fritz Croop教授展示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一直秉持的注重实践的“密苏里方法”。
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尼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副院长Philip Seib(菲利普·赛博)教授对新闻传播院校提出更高的期望。他认为新闻教育应开拓更广阔的视野,不仅有培养专业新闻人才的职责,还有培养公众媒介素养的责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陆绍阳教授认为,新闻传播教育要用融通思维引导,不能以单一思维进行。新闻院校要“按必要性设置课程,而不是按重要性设置课程,更不是机械地增加课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表示,信息、媒体、传播是一体的,我们不要过于侧重内容。他还指出要学会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传统智慧进行新闻传播。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探讨了国内一流大学传媒教育定位的内在矛盾。他认为传媒教育本身的职业特性与一流大学的学术理想似乎并不相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蔡雯教授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为例,论述了新闻传播教育面对人类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化所担负的新使命,以及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探索的问题。
本次论坛是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60周年系列学术论坛之一。在此之前,新闻学院已经成功举办五次学术论坛。这些论坛的与会者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有效地推动了学界与业界的沟通,对处于拐点之中的新闻传播界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