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企原料药厂入驻河北保留“北京户口”

02.12.2015  13:57

  

  协和药厂搬迁后,只留下了部分实验室。

  受对环保升级的强烈要求和土地的制约,10家北京制药企业的原料药厂从北京转移或新建于“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其中,位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协和药厂,更是彻底把原料药搬出,并对沧州生产线进行升级,使得排放的“污水”能够养鱼。

   外迁

  北京批号医药可在沧州生产

  近年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因部分生产环节受到环境、资源、土地等因素的局限,成为亟待疏解的产业之一。北京市有关部门也规定北京的原料药厂只允许生产至2017年底,因此原料药厂向外迁移已成为北京药企迫在眉睫的选择。

  为此,今年1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签署总投资61亿元、22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参与的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河北省首次承接北京数家企业集体转移,也是京津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个专业化产业园区。

  失去“北京造”的品牌效应和部分首都市场,曾是北京药企在产业疏解中共同的困惑。如今这些问题在渤海新区得到了解决——打破地域限制,让入驻河北的企业保留“北京户口”。

  “这次转移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体制、监管的突破。”赵立敏说,原来药只能在所属区域生产,北京批号不能拿到沧州生产,现在北京市药监部门特别在此地设置了分支监管机构,实行京冀两地共建共管模式。

  据了解,北京外迁药企可注册为分公司,仍享受北京方面的跨区医药监管。在地方利益分配方面,采取总公司注册在北京、分公司注册在渤海新区的方式,既保证北京方面能够通过总公司税收收入不减,又能实现分公司产生的税收和收益最大限度向渤海新区倾斜。

   协和药厂新厂排放水可养鱼

  坐落在生物医药基地的北京协和药厂生产厂区,在今年悄然发生着结构上的变化。北京协和药厂厂长赵立敏告诉记者,此次协和药厂将原料药厂由北京大兴转移到沧州,并不是简单的产品生产转移,而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机会。

  沧州渤海新区土地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多元,有条件让企业将深度处理技术设计到新建原料药生产线中,实现生产转型升级。为此,北京协和药厂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100亩的原料药基地项目。期望能借此使COD目标值达到50,也就是达到能够养鱼的标准,建成低排、低耗、绿色环保的化药基地。

  另外,外迁一方面解决了协和药厂原料药供应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未来新药品种的生产提供了发展空间。“一直以来,我们的原料药生产车间规模都比较小,按照每年制剂销售为20%的增幅来看,原料对于制剂的供应是比较紧张。”北京协和药厂技术总监张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