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清前文物首次进京展出 将持续至6月28日
记者 吴镝摄
4月30日,122件清前文物首次进京,在颐和园德和园展示,其中包括努尔哈赤宝剑、皇太极腰刀等13件国家一级文物,这也是辽宁省内清前文物珍品首次大规模进京展示。
此次展出的122件文物全部出自辽阳博物馆、新宾清永陵文物管理所和沈阳故宫,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20件。除国家一级文物努尔哈赤宝剑、皇太极腰刀、大金天命云板等重要清前文物外,还有见证努尔哈赤迁都历程,于赫图阿拉出土的铁斧、辽阳东京城绿釉六角地砖、沈阳故宫藏御用武备;见证清入关前宗教祭祀文化的萨满祭祀用具、藏传佛教(喇嘛教)文物等。这些文物均是首次“走出”沈阳。
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创业,至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是清王朝在东北地区奠基发展的阶段,习惯上称为“清前史”。沈阳故宫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也是收藏清前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努尔哈赤宝剑、皇太极腰刀以及皇太极御用常服袍最受关注。该院副院长李声能介绍,这些文物属于沈阳故宫的“镇馆之宝”,只在专门对外展览时才会展出。
努尔哈赤宝剑,为典型明剑样式,由钢、铜等金属复合制成。剑身为钢制双刃,但剑刃未开,属于象征意义的职官佩剑。内錾有天官、鹿、鹤图案,从装饰图案看有“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玉兔呈祥”等寓意;皇太极腰刀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用之物,是清初以武力开国的物化象征;一件明黄色织锦缎制成的御袍,是典型的满族早期贵族男袍,已有文献考证是仅存的皇太极曾经穿过的龙袍,对研究清前期宫廷服饰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品中还有8件来自辽阳博物馆的“天命钱范”。这是后金政权用来铸造货币的模具,都是从努尔哈赤曾经建都的辽阳东京城考古出土的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此次展览是颐和园发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传播载体和博物馆功能的重要体现,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之后将移至中国园林博物馆继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