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5件作品荣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

06.12.2017  02:04

本网讯 11月26日至28日,中国高校校报协会2017年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高校传媒发展高端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454所高校的74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总结部署了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年度工作,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研讨交流了新时代中国高校宣传工作,深入探讨高校校报发展与媒体融合。会议还公布了2016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结果,我校校报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大会现场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此长彼长的态势。融的是理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传统媒体,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智媒体时代,加快推进高校校报的转型,坚守内容优势,创新融合发展,共同提升高校校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党的新闻事业、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韩景阳致辞(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图)

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肯定了高校报协在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凝聚力、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创新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表示,希望校报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提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针对高校师生特点,不断创新理念、形式、方法、手段,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未来发展。

田敬诚传达教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要求(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图)

第二届中国高校传媒发展高端论坛围绕“新时期校园媒体融合与校报的发展转型”这一主题,由“从好新闻看高校校报的内容坚守”“高校校报的视觉创新与创意”“新媒体与高校校报的未来走向”“新时代中国高校校报的创新与坚守”四个分论坛和现场嘉宾座谈组成,学术专家、报界精英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共同探讨新时期校园媒体融合与校报的发展转型,成为本次年会的一大亮点。

论坛现场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是1993年成立的国家一级协会,每年组织一次“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据统计,今年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644所高校报送的3004件作品参评2016年度好新闻评选,参评学校和参评作品均创历年新高。我校《“天宫二号”实验蚕宝宝回家啦》(欧阳永志)获得消息类一等奖,《首个中国航天日,看一看航天员与农大的“约会”》(何志勇)获得微博微信类一等奖;《要把“知识”变成“学问”》(李杨)获得通讯类二等奖,校报2016年11月10日第三版“校园镜像/秋色浓,运动正当时”(何志勇)获得版面类二等奖;《秋色浓,运动正当时(组图)》(郝琦伟、学生记者贾诗月等)获得新闻摄影类三等奖。

颁奖仪式(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图)

CAU新视线”公众号作品作为优秀作品在论坛上点评

此前,北京市高等学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主办的2016年度的北京市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结果也已揭晓,我校共获得11项奖励。分别是:《“天宫二号”实验蚕宝宝回家啦》(消息类一等奖,欧阳永志),《赵梁军教授的“退休前一课”》(网络新闻类一等奖,郝琦伟);《姜春云在我校设立“春雨教育基金”》(消息类二等奖,刘铮),《秋色浓,运动正当时》(新闻摄影类二等奖,郝琦伟、学生记者贾诗月等)《青春之我 国家之盾——军训汇报表演》(新闻摄影类二等奖,学生记者罗元颖),《小院里的圆满果实——李建丽和乐陵枣的故事》(网络新闻类二等奖,潘彩清),《许你一冬温暖》(微博微信类二等奖,学生记者王思睿、何宛蔚、熊佳怡、冯国佼、林牧青),《小月河:消失的回忆》(微博微信类二等奖、学生记者熊凡一、尚宇澄、李昊泽、陈巧璐、马浩聪);《他,乐于给学生“打下手”》(通讯类三等奖,刘铮);《奋战在抗洪一线上的陈剑》(最佳微信美文,欧阳永志),《农大印象·定格金色的记忆》(优秀微信美文,何宛蔚、熊佳怡)。

此外,学校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李昊泽、何宛蔚被评选为“北京高校优秀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