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消费者代表将参与北京公交地铁价格听证
公交、地铁票制票价听证会将在月底举行。昨日(13日),市消协公布了推荐的10名消费者名单,这10名消费者占到了听证会参加人数的五分之二以上。昨天中午起,这10位消费者代表陆续从工作人员手中签收到了一叠有30多页厚的听证材料,做起听证会前的“功课”。
市消协消费投诉部闫玉珊向记者介绍,此次市消协推举消费者代表时,要求代表个人具有一定调研能力和表达能力,能热心为消费者公益事业服务,愿意参与此次听证活动等。“另外结合此次公共交通票价听证的特殊情况,参与听证的消费者都是平时多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例如住在郊区却在城区上班这样的代表性人群,他们更有参与感和发言权。”闫玉珊说,这10位消费者此前都从未参加过听证会。
此外,市消协在推举消费者名单时还考虑了年龄、性别以及工作领域等综合情况。10名消费者代表的年龄分布从34岁到63岁,3位男性、7位女性,工作领域既有工薪阶层、也有退休人员,还有高校的专家学者。
“地铁更适合远途出行”
昨天中午1点钟刚过,在昌平区天通苑南街道北方明珠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张文平大姐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个厚厚的信封,在回执单上签下了第一个名字,成为第一位拿到听证材料的消费者代表。
自己家住6号线的草房站附近,早上先坐6号线到东四站换乘5号线,足足需要近20站到立水桥站……张大姐平日里上下班坐得最多的就是地铁,“说实话,有时候5号线真是让人挤得头大。”
这也让她对这次的地铁票价调整方案更为关注,“我更赞成第二套方案。”张大姐说,两套方案相比,第二套方案将定价起步公里数定在了距离更长的6公里,这更符合大家的出行习惯。
“也得考虑外来打工人群的特殊情况”
在亮马国际珠宝古玩城工作的孔令海大爷今年63岁,是这次参与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每天早上从海淀区闵庄路出发坐528路到巴沟站、乘坐地铁10号线到亮马桥站,再坐上一段418路公交车,孔大爷说自从10号线开通以后,这种“两头公交、中间地铁”的路程一直是他的上下班行程。
“调价有它的合理性,这咱能理解。”孔大爷说,对他个人来说,公交和地铁两套方案调整后的价格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仅如此,听证方案还特意加入了优惠方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价格上涨。
在拿到听证材料之前,孔大爷特意和自己小区里的不少保洁、物业管理人员聊起了这个话题,“我打算提个意见,票价调整也得考虑外来打工人群的特殊情况,通勤成本占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这一条是不是可以再细分一些?”孔大爷说,不少外来打工人群往往住在郊区,但工作在市区,每天一来一往距离挺长,可如果按照方案中里程数递增、票价同样递增的安排后,交通费用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笔小数目。
“调整票价能改善出行环境”
“我的研究团队正在对以往的材料进行总结、分析,15号拿出一套初步方案。”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任职的韩宝明教授说,他们的研究团队之前一直在做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的课题。
“我的关注点可能和普通消费者有点不一样。”韩宝明说,在他看来,并不是票价越便宜,对市民越好。市民的出行环境和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出行的舒适度都有着直接关系,票价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改善大家的出行环境,无论是上班、上学或是平常的娱乐消费,都能有更好的出行体验。
“目前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交通高峰都无法避免。”韩宝明表示,“从目前的方案看,票价调整主要依靠的是里程数这一项指标,我们正在研究探讨方案,希望能提出一些更多的考量指标,来给调价方案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