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亿非法疫苗案”暴露二类疫苗监管漏洞

21.03.2016  11:50

  近日,一则标题为《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 专家:这是杀人》的新闻,让2015年4月就被警方破获、2016年2月初被披露的济南“涉案5.7亿非法疫苗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并引发社会对接种疫苗的恐慌。

  3月19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称,经查庞某卫共从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7人手中取得疫苗及生物制品,并将其销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93人手中。

  据了解,2011年以来,庞某卫与女儿孙某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和物流快递,从“上线”低价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加价销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涉案金额达5.7亿元。

  那么,这起案件具体案情是怎样的?目前进展如何?食药部门对非法疫苗流向清查有何进展?庞、孙二人无证非法经营疫苗长达5年之久,暴露了相关部门在疫苗流通和接种领域存在监管哪些漏洞?《法制日报》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涉案5.7亿流向24省份

  2月2日,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通报了这起案件。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济南公安局对涉药犯罪进行整顿,其间发现庞某卫涉嫌犯罪相关线索。2015年4月28日,警方在仓库处抓获犯罪嫌疑人孙某,查获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腮腺炎等的二类疫苗、生物制品共25种,价值近70万元。随后在某小区将庞某卫抓获。

  经查,犯罪嫌疑人庞某卫曾经是菏泽市某医院药剂师,离职后因非法经营人用二类疫苗,于2009年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缓刑期间,庞某卫不思悔改,于2013年到济南继续从事疫苗药品非法经营活动。

  庞某卫的女儿孙某系某医科学校毕业生,因求职不顺,共同参与疫苗药品非法经营,负责联系涉案上下线人员、收发疫苗药品等具体事务。

  庞、孙二人在未获取任何药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在多个群内发布、获取相关疫苗的购销信息,进而与国内上下线人员联系确定购进销售疫苗、生物制品的品种、价格、数量和收发方式,非法经营疫苗药品和生物制品。经食药监管部门核查,二人经营疫苗虽为正规疫苗厂家生产的,但由于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运输、保存,脱离了2至8摄氏度的恒温冷链,已难以保证品质和使用效果。

  根据最新消息,庞、孙二人在网上联系国内20个省市的107名医药公司业务员或疫苗非法经营人员,购入防治流感、乙肝、狂犬等病毒的25种人用二类疫苗或生物制品,加价销给国内24个省市的193名疫苗非法经营人员或少量疾控部门基层站点。

  为降低进货成本,庞、孙二人有时会购买临近保质期限的疫苗,在民警现场查获的疫苗中,最近的保质期距离案发时仅有不足两个月。

  在嫌疑人控制的22个银行账户中,涉嫌非法经营收款金额竟高达3.1亿余元,支出2.6亿元,累计金额则高达5.7亿余元。

  可惜的是,该案非法疫苗数量和流向信息,可能已无法精确统计。在庞住所查扣的26本账本仅记录其1年多的疫苗销售数据,并不完整,账本记录以外几年所售疫苗数量和流向已很难查证。

   案件仍处于审查起诉阶段

  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已经责成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立即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19日,山东省食药监局公告称,经查庞某卫共从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7个人手中取得疫苗及生物制品,并将其销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93个人手中。

  流向省份: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古、河南、吉林、江西、重庆、浙江、新疆、四川、陕西、陕西、山东。 来源省份: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苏、江西、重庆、浙江、四川、陕西、陕西、山东。 此外,公告还公布了具体人员、联系电话及省份,而且很多姓名并不准确。

  据了解,警方查证的账本上,记录着每一笔向下线人员发货的疫苗品种简称、数量、单价和总货款信息,以及下线人员的姓氏或姓名及所在省份,未记录详细地址。 20日凌晨,@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发布消息称,19日晚山东省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庞某等非法经营疫苗案有关线索的通告》,梳理出向庞某等提供疫苗上线线索 107条,从庞某等处购进疫苗下线线索193条,及300名买卖疫苗人员名单。线索涉24省市, 警方将全力侦办! 3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其官网连发两则消息,要求各地食药监部门要成立专案组,会同公安机关尽快核实嫌疑人身份,查明疫苗非法购销情况;与犯罪嫌疑人有疫苗交易的,要在3月25日前向当地食药监部门或公安机关报告。记者还联系了山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据悉,目前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正对该案进行审查起诉,并将于近期上交检委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