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安排2亿元补助商业便民设施
今天上午,市发改委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市发改委计划每年安排约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今年补助重点支持蔬菜零售网点、早餐店、便利店、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等基本便民服务项目,鼓励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扩大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便民商业网点覆盖率。此次补助时间暂定从2017年起,连续安排三年。
今年起连续3年补助商业便民设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2017年北京需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推动其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市发改委副主任燕瑛介绍,当前,本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与居民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居民获得感、满意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原因也较为复杂,一是随着房价、租金攀升,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二是原有的服务网点配置不足、不均衡状况尚未有效化解,距离百姓对生活便利的需求还有差距,部分区域还存在蔬菜购买难、早餐网点少等问题。
这次市发改委会同市商务委共同出台《关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的暂行规定》,目的在于优化区域性布局,增加商业便民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提高发展质量水平,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特别是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及时性、便利性、安全性,努力实现为居民提供就地安全、便利和及时的商业服务。
根据《暂行规定》,市发改委计划每年安排约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以引导、带动更多企业投资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时间暂定从2017年起,连续安排三年。
此次安排的投资补助主要用于符合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要求的,属于新增、规范、提升本市商业便民服务设施范畴的项目建设。
2017年投资补助重点支持蔬菜零售网点(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社区蔬菜肉类直通车)、早餐店、便利店、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等基本便民服务项目。
获得补助5年内不得改变经营用途
为确保政府资金发挥预期的社会效益,《暂行规定》对项目企业经营状况、经营场所、经营期限做出要求。项目企业在申报时需承诺,获得投资补助后5年内不改变主要经营用途。
燕瑛介绍,借助《暂行规定》,一是落实好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整治开墙打洞、清退马路市场等疏解整治专项任务,为“堵住旁门”创造条件。二是回应居民关切,通过政府资金支持,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借助新建、改造、回购等方式补齐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短板,缓解部分居民基本生活问题。
此外,《暂行规定》还将引导社会企业特别是品牌化、连锁化企业投资运营商业便民服务设施,有效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向“开好正门”不断努力。通过“一堵一开”,优化提升了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降低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提高市民获得感,实现首都粮食、蔬菜等各类生活必需品服务设施布局合理、物品丰富、购买便利、食品安全、环境宜人、消费活跃、生活舒适。
利用腾退空间完善商业便民设施
市商务委流通规划处处长张志刚介绍,今年1到4月,全市共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49个,包括新建266个、规范提升83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80个,便利店56个,早餐店39个,家政、洗染、美容美发、末端配送174个。目前,全市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6.7%,网点连锁化率达到29.9%,其中城六区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5.6%。今年底前,将完成1000个便民网点建设提升任务,其中蔬菜网点200个以上,力争完成300个。
对现有菜市场应按照本市《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对因撤除菜市场造成居民买菜不便的,应按照“撤一补一”原则确保服务面积和服务功能不变,并提前采取补充替代措施。
根据便民商业设施配置标准,社区商业服务设施总体规模按600至700平方米/千人建筑面积配置。其中社区菜市场按照50平方米/千人的标准设置,每个行政社区蔬菜零售网点数量应不少于2个。
张志刚介绍,未来全市将积极使用疏解腾退空间完善商业便民设施,补齐商业便民设施不足。已改变规划用途的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应加快恢复其规划用途,重点用于蔬菜零售、便利店等便民商业服务。(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博)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