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郑晓华:翰墨传递中国精神
日前,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举行“中国书法展暨研讨会”开幕酒会,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晓华的作品“翰墨中华系列·从书法看中国”参展,展览将持续3个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次书法展,在展现中国书法之美的同时,首次在美国高等学府悬挂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建馆112年以来,首次举办中国书法展。郑晓华的作品是此次展出的重头戏,他创作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善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品,展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
为配合“室内实景陈列”的展览方式,郑晓华以“楹联”“中堂”“条幅”“长卷”等形式,精心设计、创作了36件作品。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更兼顾“从书法看中国”的主旨,郑晓华精选出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字内容,组成“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国流行成语”“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格言”“志士家国情怀”“传统文人闲适情怀”五大主题七个系列,尽可能传递更多中国文化信息。
这些作品中,一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令人眼前一亮。为什么创作、展出这幅作品?郑晓华认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是近百年来中国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去追求的国家理想。他想通过这样一幅书法作品,既展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和当代中国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程健认为,此次中国书法在美国顶尖高校展出,非常有意义。
事实上,早在2012年,郑晓华就带着46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师生的作品和特邀名家作品赴美国进行展览。今年1月,郑晓华以“从书法看中国”为主题赴以色列开办书法展。他希望,“翰墨中华”系列书法展能透过书法阐释中国,让外国人了解当代中国。
郑晓华认为,近300年的历史是西方文化“世界化”的过程,许多西方的艺术形式,都逐渐成了世界性的艺术形式。“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几乎所有的艺术院校都会开设油画专业或相关课程。但你到欧美访问,很少在他们的院校看到教授中国或东亚的水墨专业,更绝少有书法。”东方艺术基本上没有进入近现代世界通行的文化样式。
近年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郑晓华相信,与西方绘画一样,东方民族创造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审美的世界性。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汉字能通过形式的创造而演化出思想、情感甚至人格表现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书法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理想。因而,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建构中,通过书法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更具优势。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