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人民币联络网(RLN)论坛”召开 聚焦多元储备货币体系发展

27.05.2016  17:51

5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建设银行(CCB)联合举办的首届“人民币联络网(RLN)论坛”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多元储备货币体系的发展,由IMI顾问委员、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联席主席David Marsh和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担任主持。

(贲圣林所长主持论坛)

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美国财政部高级亚洲顾问、副助理秘书Robert Dohner,香港大学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金融和公共政策实践教授肖耿,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孙鲁军,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副研究员边卫红,中国建设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处业务主管郭梅军,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国际部主任万泰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货币金融系副主任何青,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巴西驻华大使馆贸易事务主管Augusto Castro,泰国银行驻华首席代表Supradit Tangprasert,俄罗斯储蓄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TSYPLAKOV SERGEY,韩国银行北京代表处金荣郁,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平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北京代表处代表周奇,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北京代表处Edward Lu Kean,IMI副所长涂永红、宋科等与会并发表演讲。

(David Marsh主持论坛)

论坛主要围绕两个议题展开讨论,第一个议题为 “多元储备货币体系的发展”。陈卫东所长以“国际货币体系的再平衡”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从未来国际体系改革方向来看,我们要以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找到使各国货币稳定高效的汇率安排,在发生危机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国际金融事务上开展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国际协调。他认为,目前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经济在总量上的差距在逐渐收敛,在全球贸易网络和双边贸易上的作用也不断增强。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兴经济体加入国际货币体系中,将使国际货币体系拥有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建立更加有效地货币协调机制,加强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国际浮动汇率区间的管理。中国在探索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货币稳定模式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通过货币互换协议补充国际流动性。他强调,我们要从全球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和主要矛盾中来研究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出路,而中国的经验和人民币的参与也能为我们思考更为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重要的趋势参考。

(陈卫东副所长发表演讲)

Robert Dohner在演讲中谈到,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趋势下,美国支持中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举措,同时希望中国能加强金融体系,发展更具有更广泛深入的流动性的金融市场。

(Robert Dohner发表演讲)

魏本华局长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币币值变化趋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人均经济增长率和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并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依然非常大。在人民币汇率方面,他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货币汇率是稳定的,甚至是向上移动的,中国经济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

(魏本华局长发表演讲)

肖耿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尤其是贬值幅度特别大,容易导致资金外流的集中度过于集中。他认为,中美之间货币互换建立在两国汇率变化较小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政治与合作的象征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SDR工具,促进中美之间的有效合作,同时发挥香港难得的地理优势,促进港币与SDR挂钩。

(肖耿教授发表演讲)

徐高博士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不利因素。他提出,目前全球外汇储备不均衡,美国占比较大。同时,中国国内供应远大于国内需求,但却尚未把过多存款转化为国家需求,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经济完全有消费驱动。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从目前情况看并未具备实施的充分条件。

(徐高博士发表演讲)

论坛第二个议题是“资本市场‘人民币化’的未来发展道路”。郭梅军主管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看似是一个过程,实际上更像一个结果。人民币市场前期整体快速发展,近两年来逐渐从实虚推进阶段向资本市场阶段过渡。这一阶段人民币的快速国际化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撑,资本市场的快速推动需要全球资本市场融合的支撑,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境外或全球资本市场融合是下一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我们应该加快拓宽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为市场上人民币持有者设计与提供更多人民币产品,提升人们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郭梅军主管发表演讲)

何青教授分析了人民币使用促进区域贸易一体化的条件。他认为,只有当人民币在一个区域内的使用程度超过60%才能促进贸易一体化,否则会起到消极作用。因此,将印度和俄罗斯同时纳入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利于区域贸易I的一体化发展。

(何青教授发表演讲)

涂永红副所长重点分析了中国供给侧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她认为,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L形增长阶段,中国的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还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时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结构失衡、中小企业得不到支持、贸易大而不强。供给侧改革可以为经济发展奠定稳健长久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推手,促进产业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大宗商品供应新模式。她强调,实体经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绝不会以汇率涨跌作为推动货币国际化的手段。未来离岸市场的发展也会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涂永红副所长发表主题演讲)

万泰雷主任认为,开放中国债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相关。他指出,中国目前债券市场规模与流动性有了较大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新产品的设计与发行,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做好风险管控,平衡国内与国际上的规则秩序。

(万春雷主任发表演讲)

夏乐博士揭示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顺序应该首先是利率开放,进而是汇率开放,最后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目前货币国际化提前,离岸人民币回流过快,外汇储备减少,容易引发恐慌情绪。同时,离岸市场以及央行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也可能会为人民币短期汇率带来一定下行压力。他建议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先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促进汇率自由化。

(夏乐博士发表演讲)

在圆桌讨论阶段,大家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汇率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据悉,人民币联络网(RLN)论坛的目的是提供一个非正式的且秘密的信息渠道以便全球公共投资机构(GPIs)构建智力支持和提升其在处理人民币相关业务如投资和交易上的实践,其重点在于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换,参与者主要是公共部门的代表。RLN的工作包括梳理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时间以及监管的信息更新,这包括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发展、整合宏观经济数据、交换在人民币跨境贸易应用方面的意见、投资以及资本市场交易和更新在清算方面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