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放眼未来聚焦学术人才培养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工作会议举行

04.11.2015  17:21

清华新闻网11月4日电 11月2日下午,“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工作会议在清华学堂召开,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化学班首席教授张希、生命科学班首席教授施一公、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姚期智、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数学班首席教授肖杰,各班项目主任郑绍远、刘栋、黄隆波,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郑力以及相关院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教务处、科研院等相关部门老师参加会议。教务处副处长苏芃主持会议。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苏芃简要介绍了“学堂计划”近期的实施情况。在“领跑者”理念的指导下,本计划在学生遴选、教师配备、培养模式、氛围营造、开放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积极推进工作。近两年清华园中一道突出的文化景观是六位首席教授联袂开设的“学术之道”课程。首席教授们讲授自身学术成长历程、生活和科研工作感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本计划目前已有四届毕业生共计468名毕业生,同学们展示了追求学术理想、勇攀科学高峰的良好精神风貌,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学科领域一流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计划也在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了更多复合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探索。苏芃也提到计划将在加强学术科研训练、加强跨学科交流和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各位首席教授都充分肯定了学堂计划给各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各班工作的进展情况,大家也从交叉学科发展、全英文课程建设、通识与素质教育的加强等方面就“学堂计划”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

姚期智在会上发言。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姚期智先生对“学堂计划”目前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指出,清华“学堂计划”设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能够培养出和世界顶尖大学一样优秀的本科生,我们离这个目标已经很接近了。同时,姚先生建议要对“学堂计划”的经验进行进一步总结提炼,向国家和社会汇报。姚先生也提议学堂的首席们共同设计一两门交叉性的科学课程,给学生一个更加全面的科学的视野;其次,进一步推进全英文教学,为更高层次的国际学生交换、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使“学堂计划”在清华、在中国的高校中真正发挥领跑作用。

朱邦芬、张希在会上发言。

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提出在进行综合性总结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给与了建议:首先,针对现在的高考新形势,考虑如何从入口进行优秀学生的选拔,如进行AP课程、学科营等探索,甚至可以招收优秀的留学生;其次,在人才培养环节,朱院士建议建立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和交叉学科教育;第三,学术人才仅靠本科的培养还远不够,需要在后续的研究生阶段进行关心。

化学班首席教授张希介绍了化学班在开设前沿讲座、课程调整、英文授课探索、注重学术交流、工作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指出要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助力学生成长,坚定学生投身学术研究的决心。同时,张希院士对进一步发挥领跑者的作用、教授们指导学生多读“软”书从而加强文化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数学系首席教授肖杰表示,要尽快让学生们走到学科的前沿,为学生营造与科研一线工作者广泛接触的机会,同时加强通识教育,鼓励学生成长为有胸怀、有见识的人。同时,他也提出数学在培养核心研究方向数学家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学科的基础性,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培养面向未来的跨学科高素质人才。

施一公在会上发言。

生命科学班首席教授施一公院士建议要加强基础学科的英文授课比重,建设一个高端的对外交流的窗口,推动学校的整个国际化进程;加强学堂计划的集体活动的策划;育人要先育心,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做好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术品味。

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介绍了目前该班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特别是在课程设置和研究项目方面做出的探索。郑老师建议进一步营造交叉、交流的环境,提出荣誉学位制度、课程共建、交叉混住等建议。

教务处处长郑力就荣誉学位项目在国内外大学的调查情况和构想方案进行了汇报,荣誉学位主要在高挑战度荣誉课程的学习和卓有成效的科研创新训练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信心。与会人员普遍认同荣誉学位的举措,大家建议结合学堂计划的情况讨论设计荣誉学位的标准,在经过一段的探索积累经验之后向全校学生开放。

杨斌在会上发言。

认真听取与会教师的讨论和建议后,杨斌首先向各位首席教授和老师们的精心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提出“学堂计划”是清华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在学校历任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长的努力下,清华的学堂计划六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国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也是“领跑”。他希望教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全面总结工作,并提出持续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另一方面建议增加对学堂班学生入学、培养和毕业过程中共享的、独有的环节,并可以在清华综改的大背景下探索针对某些学生在学制上尝试更为灵活的方式。杨斌还请各位参与项目的首席与负责老师进一步探讨:开设系列英文课程的可行性和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国际化的课程平台,可以增加和国际一流高校本科双学位项目的合作,吸引真正出类拔萃的国际学生;除了提升课程教学之外,学堂计划可以延伸更多课外的环节,增加师生耳濡目染以及学生朋辈分享,尝试在课外通过读书、讨论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杨斌说,“学堂计划”成绩可贺、未来可期,希望各位首席教授和老师们不断总结经验,持之以恒地为“学堂计划”投入自己的心力,做好“传帮带”,为国家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供稿:教务处  编辑:田 心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