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学院举办首期“北京人才沙龙”
4月24日下午,由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国发院国家人才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期“北京人才沙龙”举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徐芳,北京大学秘书长杨开忠,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洪林,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兼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刘敏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学院党委书记唐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劳动人事学院林新奇教授、韩克庆教授、苏中兴副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法制办、市双高人才中心等党政部门和FESCO、天才在线、举贤网等企业的嘉宾参加首期沙龙。
杨伟国院长致辞,他表示,在当今中国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如何把我们国家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挖掘出来,打造我们国家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目标。他希望通过定期举办“北京人才沙龙”来更加深入地探讨人才工作的相关议题,并增进各方对北京人才工作的了解,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刘敏华处长在致辞中感谢了劳动人事学院长期以来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对北京市人才工作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双方共同主办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已经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为了进一步延伸品牌效应,拓展合作成果,双方决定举办“北京人才沙龙”,搭建一个北京人才工作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人才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动北京人才工作发展和提升。
杨开忠教授在会上发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报告说明了《规划》实施以来的各项指标和具体实施情况,以及针对下一步规划的建议。刘敏华处长就《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和经验分享。
孙锐研究员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行了政策解读,指出了文件的重大创新体现在党管人才、市场导向、服务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随后,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苏中兴对此进行点评,他指出,在党管人才的框架下,对人才的管理应该以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为导向,要以激励而非管控为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要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协同推进。
曾湘泉教授认为,要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必须突围劳动力成本依赖症,打造我国人力资源“高创新的高端优势”“高技能的中坚优势”和“低成本的基础优势”的协同整合优势。他提出,只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研究体制机制问题,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发展新动能。随后,林新奇教授在点评中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他对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看法,即过去的人才工作习惯于打造皇家园林,现在要打造市民公园,让全体市民乐在其中、各尽其才。
唐鑛教授最后作总结发言。他着重分享了此次参会的收获,认为创新驱动的目标和市场化的机制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撑,并希望各方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实现我国人才工作创新驱动和市场化机制的有机融合。
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韩克庆教授主持此次沙龙。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北京市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杂志、科技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以及有关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和北京市人才代表等90余人也参加本次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