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机外地“淘金”

12.10.2015  15:40
      眼下正值京郊“三秋”大忙时节,平谷区富兴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志永的手机整天响个不停,除了十里八村请他帮忙收获的乡亲,还有不少内蒙古和河北的外埠客户,跟他预订下个月的秋翻地农机活儿。

王志永的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借助农机补贴政策,合作社购进了不少先进农机具,今年又新买进两台进口迪尔青贮收割机。随着先进农机的使用,原来累死累活的“三夏”和“三秋”轻松了许多,作业效率不断提升。如今,这两个农忙时段加起来,总共工作不到1个月,而其他11个月农机具全闲着。可合作社里的司机工资和各种开销却一分不能少。“老话儿说:人待懒、车待散。咱得让这些农机创造更多价值。”王志永说,大伙儿一商量,把眼光盯在地广田多的河北、内蒙古、东北、山东等外埠市场。

在京郊,和王志永有着同样盘算的农机合作社如今已不是一两家。顺义区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金振启早已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老金的合作社里共有300多台套农机具,仅进口的青贮收割机就有11台。“前几年,合作社里的农活儿干不过来,农户排队等着总是抱怨,就多买了几台大型农机,可这两年咱北京的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养着这么多农机没活干总不是办法。”老金说,2011年他们合作社联系了河北衡水的青贮收获业务,当地农民还不知道什么是迪尔收割机,看着这么高的作业效率,都觉得眼红,虽然收费高些,也纷纷找上门来联系业务。现在,老金的合作社每年在京郊和外埠作业时间长达八九个月,外地作业年收入六七百万元,除去农机具的运输、人工等开销,利润在50%左右。

据市农业局副局长马荣才介绍,近10年来,全市共投入购机补贴资金近10亿元,新增机具7.7万台套,受益农户10万余户,先进、高性能的农业机械装备展现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同时,全市农机合作社数量也不断增加,已达到157家,实现经营收入1.7亿元,利润总额6269万元。然而,随着本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种植规模的缩小,会造成农机作业市场变小,已有的农机资源会出现部分流失和闲置。农机专业合作社大胆“走出去”开展跨区作业服务,才能稳定和盘活已有农机资源。据统计,目前本市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范围已扩大到河北、山东、内蒙古、安徽、江苏、宁夏、天津等地,仅青贮作业面积就达到82万亩。青贮作业服务已成为北京农机跨区服务的品牌。


  (信息来源:15-10-09 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