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开发区成立联盟 推进三地产业对接
中新北京网7月16日电 (隋国勇 成小红)7月16日,京津冀三省市1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18家发起单位签署协议,成立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共同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搭建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投融资等服务平台,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
该联盟由中国开发区协会牵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秘书处,采取委托服务或市场购买服务的形式,在京津冀三省市探索一条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下、以开发区为先导、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开发区为先导
据统计,京津冀三省市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近300个,占京津冀地区总面积的2.5%,而工业总产值、税收、出口额等则分别占整个地区的53%、60%、65%。京津冀开发区已成为京津冀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聚集区。
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的实质在于,三地的开发区在一起谋篇布局,制定规划,布局项目,出台政策,共同选择符合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打开产业链,按照资源禀赋,将全产业链在京津冀整合布局,协同发展,并由此带动各地的产业发展。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融合发展的实质内容和关键支撑。在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大框架下,三省市十余家国家级开发区将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发挥三地各自优势,进行产业链整合、完善,构建布局全产业链的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促进三地差异化、互补式发展。
绘制一张地图
破题的第一步将是绘制“一张地图”,摸清三省市开发区创新发展产业链的现状和需求,编制“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地图”。
在此基础上,按照联盟成员单位需求,联盟每月将组织1-2场产业转移项目推介、对接活动或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发布和路演活动,采取“结对子”、共建园区的形式,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今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在开发区合作共建园区方面率先尝试。
互联网+服务
京津冀融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而市场的力量则依托于企业。为加强对京津冀开发区企业的跨地区一体化服务,联盟将引入020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互联网+服务的新模式。
在线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的京津冀开发区创新服务大厦将投入使用。这个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创新服务大厦,将集聚中国开发区协会、京津冀三地国家级开发区常设机构、联盟秘书处,以及京津冀三省市国家级开发区联合办公室。三地企业可以享受到全方位、一站式、专业化的科技、金融、人才、法律、财务服务。而这些服务,也将通过联盟建立的网络平台在线上得到。
科技、金融、人才、法律、财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资源在线上、线下的同步对接入住,形成集项目展示发布、产业对接合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研究咨询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提供最贴近企业的支持。
创新创业加速器
作为科技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在创新创业发展领域拥有深厚的产业资源、丰富的人才储备、涌动的创新理念。为了整合这些难得的优势,联盟将构建创新创业平台。
据介绍,创新创业平台将以创新项目筛选、储备、孵化、推介为核心,通过社会公开采集、成员提供、以及与具有项目资源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等形式,组建京津冀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库,定期采集、筛选、汇集、储备京津冀创新创业项目资源。
同时,为了加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落地,联盟将定期举办项目发布、推介、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投资企业、金融机构、投资中介等单位参与,现场进行项目推介、对接、洽谈,并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最大程度促成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落地。(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