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院通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审理情况
29.03.2017 22:53
本文来源: 法院网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时有发生,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社会安定。为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规范食品生产、销售行为,保障老百姓食品安全,二中院对近年来审理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新闻通报会进行相关情况通报。
二中院近三年审理的涉及食品安全的刑事案件分别为9件、7件及2件,均为二审刑事案件,案件数量总体呈下降态势,反映出本市依法加大执法力度,维护食品安全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审判实践看,此类犯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在非法保健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此类案件有13件;在食品中掺入罂粟壳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此类案件有1件;生产、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此类案件有3件,如在包子中添加含有硫酸铝成分的泡打粉,在腌制肉类时超量使用亚硝酸盐,使用劣质的原料生产制作的食品菌落总数严重超标等;以次充好,使用低档酒勾兑后贴高档酒商标进行售卖,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此类案件有1件。案件主要特点是犯罪主体均为自然人,学历普遍较低;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作案场所较隐蔽,多集中在人流量大、低收入人群居多、城市监管力度薄弱、隐蔽性较强的城乡结合部;个别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如一起案件中导致学生集体中毒、一起案件致一名幼童死亡;个别犯罪分子存在再犯的情况等。造成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牟取暴利是犯罪分子的主要动机,侥幸心理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部分犯罪分子对法律的理解存在盲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仍需加强及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等。作为审判机关,我们将保护百姓“餐桌上的安全”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持续保持打击此类犯罪的高压态势,特别是对于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恶性案件,坚决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努力为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中院建议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完善监管体制,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管,加大对流动摊贩的说服教育及监管力度,公布不法商贩黑名单等;建议生产者保证所用原料、生产环境、流通环节、员工健康等均符合安全标准,销售者保证食品来源、环境卫生、保存条件等均符合安全标准;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性,选择有合法的经营许可证和经过食品安全部门检查合格的商家,不购买流动摊贩食品,不购买“三无”食品;学校、医院或各企事业单位负责采购食品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当严格履行职责,坚持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通报会最后,与会人员还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附带民事诉讼情况、被告屡犯问题及被告人量刑情况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手机电视、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等十六家新闻媒体对通报会进行了采访。中国法院网、北京法院网对通报会进行了同步直播,二中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对新闻通报会内容进行了同步发布。 责任编辑:梅玉兰
本文来源: 法院网
29.03.2017 22:53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 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致信祝贺
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强调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