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植树推动国土绿化

12.03.2018  09:34
   中国绿色时报3月12日报道(记者 赵向往 张兴国 王钰)  植树好时节再次如期而至。
  回望过去5年,祖国大地又增添了许多绿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全国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3月12日,我国第40个植树节。代表、委员聚焦义务植树,建言国土绿化。
   1
  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5年来,全国共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面积达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1.66%。我国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成为全球人工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国家。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武卫东介绍,张家口市是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要举办地。这里最响亮的名片是生态,最大的优势也是生态。近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家储备林、森林城市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京津冀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仅2017年就完成造林222万亩。
  全国政协委员赵金云来自甘肃兰州。她说,我们那里的自然条件差,降雨量少,通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经过多年努力,兰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过去光秃秃的皋兰山,如今变得郁郁葱葱。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韩文林介绍,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近年坚持生态立省战略,通过加快国土绿化,推进植绿增绿,生态环境向优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贵州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国土绿化“贵州速度”引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林业科技推广站站长袁昌选说,自2015年开始,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省各级干部职工带头植树,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新时代国土绿化的标杆工程,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金融创新是一大亮点,贡献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创新投融资模式,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目前,国开行已放款141亿元,农发行已放款261亿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说,金融资本支持林业开发大有作为。未来,农发行将加大对储备林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产品和支持政策。
   2
  代表、委员们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林业厅厅长刘均刚说,进入新时代,山东将全面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扩量、提质、增效”为重点,深入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说,合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绿色愈浓,环境更美,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觉很舒服。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种了很多树,更重要的是这份绿色也种在人们心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认为,园艺不仅美化了生态空间,更是人类与大自然沟通的一种语言。它可以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让人们充分地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他介绍,将于2019年举行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推动园艺产业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融入生态主题思想的绘画作品,诉说了生态文明的美好、人民生活的幸福。
   3
  “我从小就参与义务植树,觉得特别好。义务植树有利于建立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成长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大自然。”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认为,“植树造林是关切人类福祉的事。国土绿化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奋斗的事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纪清巨说,义务植树有宣传和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作用,要一直坚持下去。义务植树要创新尽责形式,也可以采取认养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种树、浇水、施肥的每个环节,从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明比喻说,大自然就是美丽的代名词,就像我们形容一个人,因自然而美丽一样。只有建设好自然、生态这个基础,一切的发展才可持续。他呼吁,每个人积极参与,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和智慧。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则认为,必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齐心协力,上下联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健康发展。如强化国土绿化管理体制建设和造林绿化政策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