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4”:“法治中国与传统文化”举行
11月2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4”第二分论坛:“法治中国与传统文化”在明德法学楼李晓斌讲堂举行。本次会议的主旨在于通过对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学术探讨,以期能发现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启示,为更好的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秋华作为分论坛的主持进行了致辞。叶秋华教授讲述了本次论坛的法治意义。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建立的土壤,法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人类法治文明的进步是不同文化间交流与传承的结果。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法系的法治文化,为丰富人类文明做出了应有贡献。国家只有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吐故纳新方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劲头。
本次论坛分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自由发言及分论坛总结四个阶段。两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西方法律文化传统对中国法治的启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治。
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云霞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李红海针以“英格兰的法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为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张彩凤以“法治的基础—以英国法治为分析视角”为题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石佳友以“传统法律文化与法现代性:以法国为例”为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振东以“中国传统法学方法论”为题进行了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龑针对以上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评议,各专家学者针对评议进行了相应的回应。
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赵晓耕主持。随后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以“法学教育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柴荣以“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法基因:以土地关系为视角”为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世明以“反思‘法律多元’月‘地方性知识’理论”为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姜栋以“法律的道路何以预测:霍姆斯法治思想的启示”为题进行了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尤陈俊对以上各位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评议。
自由发言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史彤彪主持。针对不同的问题,侯欣一、柴荣、尤陈俊等教授进行了回应。各位学者生动、幽默的回应,使与会人员对传统文化与中国法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小红对分论坛的学术研讨进行了总结。马小红教授对“法文化”概念在中国学界的兴起与沿革进行了回顾,并就各位嘉宾的发言与分论坛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马小红教授认为传统法文化是培植民族法律自信的土壤。传承法律文化传统不是僵化把古代法律的条文搬到现在的法律中,而是要理解传统法律与现代法治相通共有的理念。学科是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目的。我们应该利用多学科的方法,多视角地从事学术研究。传统法文化的研究不能拘泥于一个学科的一孔之见而自我封闭。在中外法文化的比较、史论的结合和为部门法提供借鉴上,法史的研究都应该有所作为。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秋华宣布本次会议的圆满结束,并向各位来宾及与会人员表达了衷心的祝福以及对中国法治进程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