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张燕玲:充分利用G20主办国这一年
不久后的11月16日,G20安塔利亚峰会主席国的接力棒就要交到中国手中,这是值得中国期待的时刻,全世界更充满期望。主办G20是中国在国际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时刻,我们必须充分利用。
这是向世界展示发展中国家治理世界能力的“展示年”。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奇迹,学习中国,走中国发展之路,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心愿和向往。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模式,就是对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莫大激励和鼓舞,表明发展中国家也能站在世界治理舞台的中央,承担和运用好治理世界的领导权力和义务。
在中国主办G20峰会之前,俄罗斯主办时是G8成员,墨西哥和韩国是OECD成员,它们做主席国有天然的优势。OECD和G7的关联不言而喻。G7/G8国家都是G20成员,会议协调人也是同一机构的同一拨人。加拿大多年的会议官告诉我,通常都是两个会议接着开,有些协调人因为劳累,便不会继续出席G20的相关层级会议,参与的人也都非常谨慎,不希望在G20里讨论G7问题。G7主要成员一直认为G7内涵高于G20。特别是明年在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时,日本是G7主办国,这又增加了我们沟通工作的难度。很多外国有经验的会议官都认为9个月对中国来讲真是太短了,需要早点利用机会与各方沟通,主要是最高层的沟通才管用。期盼中国的领导能力、国际治理能力、领袖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G20主办年,也是难得的外交年。作为主席国,也给外交创造了一个最大的机会。广大第三世界弱小国家都是中国的好朋友,我们也应该借此机会代表它们发声,可通过外交渠道向他们明确,中国的机会就是他们的机会,中国首先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尽力反映他们的诉求。但因为G20“一致同意原则”,也许不能得到解决,但中国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起,不断关注与他们根本利益相关的议题,随时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
作为世界治理需要共同文化的基础,G20主办年也是主办国的文化年。世界上很多的矛盾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双方和多方,都固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而排斥对方的文化传统,这种具有强烈排斥性的文化传统,只适合帝国主义的弱肉强食时代,与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时代特征格格不入。我们应借机宣传中华文明的包容和共同发展理念。
主办峰会年也是中国战略融汇年。中国战略融进、汇入G20的目标,并给G20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创造一个永久的项目,是成功主办G20的标志。正所谓搭台容易,主导G20议题难。中国热情好客的接待能力是全世界公认的,相信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各方满意的会务组织,但是如何将我们的战略和中国的目标纳入G20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的成果。比如说我们现在推行的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的成功,都需要国际共同的制度和规则的保证,都可以在G20有关各类峰会论坛研讨保护贸易和投资,金融安全的国际规则,以促进我们的战略实施。这些新规则要向世界表述清楚,以便使它们早日变成公共产品。工作做得好,得到了普遍认可,便可早日纳入议题,提上日程。据传,国外有些人对中国的“战略”、“宣传”等一类辞语特别敏感,为了使我们的这些重大举措能够便于传播和接受,我们也应注意像“一带一路”那样,以“倡议”、“构想”之类的辞语代替,使我们的战略目标与构想易于被对方接受,方便其在世界的传播。
峰会主办年,也可能是中国新的崛起年。解决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缓慢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如果中国能够根据自己的战略提出路线图,即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助推的方式解决这一经济难题,就能为世界经济发展开创一片新天地。
但是,历届G20引用的增长和就业主题是由IMF、WB提供技术、智力支持的,中国要推销“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世界经济尽快复苏的数字要我们自己计算,我们首先要搞清IMF以前的数字。IMF在布里斯班峰会提出额外增长2%,希望5年内落实。这个目标体系本身有问题,IMF总裁拉加德今年2月5日特地发文予以修正,说明他们的预测结果有时也靠不住。我们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应尽快补上这一短板,自己也应复核,协助他们的数字目标确定。
主席国这一年中就是行使权力的时刻,我建议尽快公布杭州峰会主题,以此制定纲要,各方就有了自己路线图的基础。各方以此在其国际影响力范围内早日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协商,尽快求得国际共识。会前的沟通和准备做好了,峰会开会时就是水到渠成。
(作者是前中国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