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都改革发展汇民意聚动力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围绕中央决策和市委部署,认真执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聚焦首都城市转型、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汇集民意,汇聚动力,探索规律,凝聚共识,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为首都改革发展提供民主法治保障。
三级代表联系平台
涓涓细流汇成民意海洋
“刚享受了几天摇到号买车的快乐,就面临天天下班找车位的痛苦。”去年12月18日,朝阳小关街道居民的一番抱怨,让参加联系群众征集意见活动的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切感受到来自基层、来自身边的民声。
参加活动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首先向大家发出提意见的“邀请”。他说,“十三五”规划是北京当前一件大事,政府正在加紧编制。我们作为人大代表履行联系群众职责,主要就是来听大家在“十三五”期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身边实际问题。把这一件件小事做好了,我们的城市也就好了。
“我们住的是五几年的老楼,下水道都锈得像纸一样,一捅就破。”“政府鼓励公交出行做了不少事,能不能再把车站弄好点,至少加个棚遮风挡雨。”“我们街道幼儿园的老师,为孩子付出的一点不比公立园少,可待遇永远差一大块。”……
一组代表走下去,一批民声聚上来。依托常委会搭建的三级人大代表联系平台,代表与群众实现面对面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十三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愿望和要求,把民声民意的涓涓细流汇成推动“十三五”发展的强大合力。共有282名市人大代表与1166名区人大代表和469名群众代表一起召开了121个座谈会。区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表达了对首都发展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待,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1157条。特别是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面临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如小区停车秩序乱、电梯隐患、居家老人吃饭用药困难、公共自行车满足不了需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缺人缺药、山区留不住优秀教师、幼儿就近入园难等等。
通过这项活动,市人大代表深切地感到,推进首都转型发展,治理“大城市病”,并不只是关系到首都的形象,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育小养老和安居乐业。大家增强了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好国家权力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在代表大会上审查和批准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议案和建议做了必要的准备。
去年4月至7月,市人大各专委会还组织100多名市人大代表,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15个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9份调研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常委会党组从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首都功能重组和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治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水污染等“大城市病”,建设居家养老、农村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革与建设,改革预算管理体制等8个方面,综合形成了向市委报送的关于对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市委在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充分吸收了这些意见建议。专项调研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依法有序地进入党和国家机关的决策。
院前急救立法
博弈中体现立法立责
“起初确实没觉得这是一部难立的法。”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世超告诉记者,院前医疗急救条例这部“不难立的法”,却打破了“两审三通过”的常规,历经三审最终决定继续修改,没有按预定计划提交即将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因为大家都感觉,有些问题还没厘清,有些责任尚未明确。
政府提交的这部法规初稿,主要是希望解决120、999统一调度的问题。一位参加了多次立法调研和审议的代表坦言:“感觉一开始被带到‘沟’里去了。”大家通过调研慢慢发现,120作为政府办医疗急救事业主体,陷入行政体制而缺乏市场动力,服务效率在逐渐降低;而过度强调商业化运作的999,则因缺乏规范监管,逐渐与其所属医院形成不合理的利益共同体,集中体现就是立法期间发生的“南航999”事件。
孙世超说,现在大家逐步认识到,解决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存在的急救资源不足、服务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既不能退回到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方式,也不能无视市场发育过程中不同主体和不同方式带来的问题,而是要坚持改革机制、增强活力、完善布局、规范服务、稳定队伍、加强监管的立法思路,进一步深入研究体制机制问题。为此,法规将由常委会今年继续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在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立法中深刻体会到,立法过程是一个利益表达、交锋和整合的过程,只有充分揭示矛盾、找准问题、摸清规律,使各方面利益充分博弈,才能更好地凝聚共识,才能找到有效的改革路径,才能使制定的法规立得住、行得通、有效果。
2015立法成绩单
审议通过了水土保持条例、统计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实施工会法办法、本市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5项法规;
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进行三审;
对制定气象灾害防治条例、住房租赁管理条例,修订全民健身条例、旅游条例进行了调研起草;
对制定行政程序条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办法,修订预算监督条例进行了立项论证;
对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进行了预案研究;
对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开展了立法后评估。
老龄执法检查
抓住了居家养老这个“大多数”
履行监督职能方面,常委会开展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颇具特色。常委会把检查重点放在推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落实上。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是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引领和推动本市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的重要法规,因此常委会决定,从条例施行之日起就开始执法检查。
常委会共组织代表382人次,深入全市近30个街道、社区托老所和日间照料中心实地检查,委托市统计局和专业机构对3000多个老年家庭开展入户调查。先后就“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医养结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召开了8次专题座谈会。执法检查的过程成为与市政府共同摸清社情民意,凝聚共识,破解难题,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法规实施的过程。
检查中发现,这部条例受到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在本市老年人中的知晓率超过了50%。大家称赞条例抓住了居家养老这个“大多数”,牵住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这个“牛鼻子”,是符合老百姓心愿的好法。
通过检查,常委会进一步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破解“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家庭买不起”的困局,逐步构建政府、家庭、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盘活现有资源、发展专业运营、推进医养结合、加强人才培养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并就此次执法检查情况向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
检查结果上报后,得到市委充分肯定,提出,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使这部利民的好法得到全面准确落实。市政府也相应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思路,由过去直接包办向“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服务、激活社会服务”转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牢工作基础。
执法检查快览
水相关执法检查。抓住治污、资源化两大目标和体制机制改革这个关键来开展。提出着眼于首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协调,加快治理体制改革,探索“市管管网、区管水厂、提高标准、放开市场”的治理模式,限期消灭污水直排目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紧紧围绕保护职责划分、保护规划落实、监管机制运行等重点进行。提出了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保护与环境的关系,依法完善相关规划和配套措施,健全执法体制机制等意见和建议。
公园条例执法检查。针对公园承载超负荷、公益性公园财政保障不足、历史名园保护难度大、公园管理执法弱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公园分级分类管理、坚持公园公益性本质、推动群众身边公园建设、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公园管理服务水平等意见和建议。
预算监督
督促政府增加治污等六方面民生支出
财政预算监督不仅要管使用绩效,更要督促政府预先把资金安排好。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初审,正在从宏观到明细,从方向到具体。
去年12月8日至10日,由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召集,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财政代表小组成员、预算专家顾问参加,对市2016年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了初步审查,并与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和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初审提出三方面意见:一是增强预算盘子与新形势下首都改革发展建设的统筹衔接,集中财力强功能、补短板、惠民生。二是针对预算支出结构固化的问题,建议从市级新增财力、固定资产投资、大额专项资金和新增发债资金里统筹安排,增加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停车管理、居家养老、院前急救、农村医疗六个方面的财政支出。三是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结构,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治理“大城市病”,大力发展首都功能性产业。市政府认真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了计划和预算草案。
常委会还组织代表参与市级项目支出绩效评估工作,扩大参与代表的范围,提高绩效评估的民主化科学化。围绕厘清政府支出边界、统筹资金使用、加强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开展监督,提出要坚持财政资金的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支出责任,破解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
停车议案办理
努力推动停车入位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办的4项议案,均事关首都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办理“加强机动车停车服务与管理,构建科学完备的静态交通体系”议案,常委会将停车管理作为治理“大城市病”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入停车场、居住区、街巷胡同实地调研,与市政府多次沟通协调。
针对城六区居住停车位缺口较大,大量机动车无序停放,中心城的出行停车约80%处于免费停放状态,停车管理职能分散、权责不明、执法不力等问题,常委会明确提出,按照“车位分类、停车入位、合理付费、严格管理”的原则,严格区分居住停车和出行停车,增加居住停车位供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停车资源均衡利用,通过分区试点分阶段推进停车管理工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控、社会参与、全民守法的停车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市政府制定了中心城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加快驻车换乘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加大停车秩序整治力度,开展城六区停车秩序示范小区试点;明确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停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议案小结
▇ 办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议案,常委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内涵、功能和目标的认识,摒弃GDP思维和政绩思维,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体制改革、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职能作用等。
▇办理“贯彻落实预算法,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议案,常委会提出,预算管理必须适应首都改革发展的新需要,预算管理工作自身也要改革;应审时度势明确预算管理功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调控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大城市病”;应调整预算资金结构,坚持职责、事责、钱责相统一的改革方向,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机制。
▇办理“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议案,常委会提出,要按照“织网底、强节点、建机制、增投入”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健全乡村两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用药、报销、转诊等制度。
年初定计划防止重大事项决定权虚置
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是人大各项职能中较少履行的一种。何谓重大事项?哪些重大事项需要拿到人大上来决定?在人大制度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摸索完善的地方。
去年,常委会实行了重大事项议题计划制度,按照大会批准的议题计划,依法开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积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申办2022年冬奥会有关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全力支持北京申办冬奥会的决议,表达了全市人民申办冬奥会的愿望,展示了北京办好冬奥会的信心和决心,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的信任和尊重,为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项目安排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确定了2015年要办的29件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从制度上将办实事项目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实现了预算法定和依法行政,夯实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意基础。
常委会先后两次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5年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分别作出了批准本市2015年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推动政府完善举债融资机制,规范债券收支管理,保证预算调整依法合规,财政资金使用有用有效。
常委会还根据国务院关于密云、延庆撤县设区的批复,作出了关于两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有关问题的决定,保证了撤县设区工作的依法顺利进行。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的很多议题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利益关系调整和行政方式转变,有些还是长期积攒下来的疑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面临把握规律难、达成共识难、取得成效难的新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沟通协调、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在首都生动实践,汇集民意民智,凝聚共识合力,为首都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民主法治保障。(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王皓)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