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北京中职院校将减少一半 控制在校生数量
新京报讯(记者黄颖)2020年前,北京市将把中职教育规模压缩近一半,总数减少至60所左右,在校生数量控制在6万人。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未来5年北京市中职院校规模进行了具体规定,并提出加强京津冀职业教育职业发展。
大幅压缩中职教育规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了北京市相应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时,形成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其中,要求大幅压缩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中职在校生规模控制在6万人左右,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10万人左右,高职与本科衔接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1万人左右,应用型本科层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一定规模。职业院校每年完成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50万人次。
同时,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60所左右,高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稳定。也就是说,目前北京市116所的中职院校,最终将减少近一半数量。
市教委介绍,未来还会对接产业布局调整,推动集团化办学,5年内打造约15个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并对接产业优化升级,建设100个精品特色专业(点)。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建设100个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
另外,北京市还将建成10所左右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院校和一批骨干专业。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已逐步试点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改革,而根据《意见》,未来还会逐步拓宽职业人才的发展通道。
例如,将深化“3+2”中高职衔接和“五年一贯制”高职改革,专业设置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培养方案强化整体设计、系统培养和贯通实施,并开展中高职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联合培养改革试点。
另外,还会促进职普融通、职继衔接。利用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开展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实践动手能力,大力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大、中专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指导。
《意见》还要求,要加强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原则上要达到总学时的60%,并要积极推行低年级按专业大类统一组织基础课教学,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焦点
鼓励职校外迁探索建立京津冀教育集团
《意见》提出,要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引导东城、西城中等职业学校向郊区县疏解,并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
《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适应产业链分工合作需要,支持职业院校跨区域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学科研成果。加强与张家口市职业院校的对接协作,为2022年冬奥会培养培训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专业设置方面,也要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求,实施专业布局调整计划,建立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
具体而言,则是针对限制和禁止发展产业,撤并一批面向低端产业的专业;针对调整转型产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优势专业;针对“高精尖”产业,优先发展一批新兴专业;针对城市管理、社会建设需求,重点加强一批紧缺人才专业建设;针对疏解转移产业,与产业承接地合作办好一批品牌专业。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