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2016-2017)年度报告

21.11.2016  20:40

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报告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迺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等出席,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人事处处长刘凤良等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刘伟校长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开办10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于国家战略,立足于中国国情,共谋中国经济形势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他还特别提到,宏观经济论坛在过去十年中为又好又快完成“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判断,希望论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够一如既往地发挥学术力量。刘伟校长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中国宏观经济”。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把脉,为中国未来经济走势指向,为中央宏观决策献计。

毛振华所长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2017)——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受世界经济复苏疲弱、我国增长周期调整、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中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经济增长呈现底部企稳迹象,但由政府主导力量带动的经济趋稳基础并不牢固,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综合考虑全年的情况,根据模型预测,2016年经济增长为6.7%,CPI增长2%左右。

2017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从中长期来看,支撑中国过去3 0 多年高增长的几大动力源泉均不同程度地减弱,“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潜力有所下降,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底部有可能突破6.5%。从中短期来看,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增长动力依然不强、加上新政府上台后政策的不确定性;欧盟除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外还将受英国脱欧的进一步冲击,外需难有明显改观。而消费需求走势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平稳;行业调整周期的变化决定了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难以明显改善,稳增长的主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提速的空间也有限;从产业发展来看,新动力难以充分替代旧动力拉动经济增长;从债务视角看,2017年中国总体债务仍将攀升。综合来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筑底。2018年或许是底部反弹的一年。根据模型预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GDP为6.5%,CPI增长2.1%。与此同时,2017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七大困境,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已成为经济稳定的巨大威胁。

聚焦到宏观调控体系,一方面,战略思想要明确“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的逻辑顺序,政策基调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政策协调并进;稳增长是缓释风险的前提,是保就业、惠民生的底线;经济增长能够带来资产价值上升,进而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债务风险。另一方面,防控风险尤其是债务风险是关键,是保证中国不发生经济危机的底线;解决高债务问题并不必然带来系统性危机。

论坛开幕式由杨瑞龙所长主持。

发布会第二单元由刘元春执行院长主持。

郑新立副理事长表示,从2016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合理的运行区间,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矛盾仍是下行的压力较大,特别是投资结构发生严重的扭曲,出现了国有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增长低迷等“三高三低”的现象。

曹远征董事长表示,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靠改革开放,今后中国经济肯持续发展也要靠改革开放,应对当前的债务问题和风险问题也将是改革开放。

高培勇院长提出讨论宏观经济政策要有“对比”意识和“专业”基础。

王庆总裁强调要理性看待中国负债率的上升问题。中国负债率、杠杆率上升,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中国金融周期的一个症状。金融和经济周期的不同步,也将给我国供给侧改革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