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青春榜样分享会
【编者按】他们中有人大校园里最平凡的身影,但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用汗水浇灌梦想。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模样刻进了人大时间,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是他们不变的向往。他们是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大人。他们中有老一辈共和国的建设者,用一生诠释了人生能有几回搏、誓把青春许家国的誓言。今天,我们共同倾听奋斗的故事,分享青春的声音。
4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活动——人大青春榜样分享会”举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刘剑波,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曾锐;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副校长朱信凯,与数百名师生共同倾听8位分享者青春的故事。
石嫣:“归国博士当农民”
石嫣是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毕业生、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学生、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推动者、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走出校园,她扎根到了田野里,从农村到农业,她关注的不只一亩三分地。
她说:“我毕业于人民大学农发学院农经专业的博士,但和人大校友的身份一样令我自豪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80后新农民”。作为一名“新农民”,我在北京郊区乡村生活和工作了十一年。在那里,我们不只是在种地,还是在传承着中国农耕文化。十年前,我看到生态农业的种子在中国开始扎根,现在已经蓬勃地发展。
我不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还在国际上发出我们中国的农业的声音。我们要让农民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让更多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一起开拓乡村的这片热土。”
康瑜:“用诗歌让大山的孩子看到光”
康瑜是人大经济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是光”四季诗歌创始人。从毕业选择放弃一切去支教的那一刻起,她成为两万多名大山孩子的诗歌老师,用诗歌让大山的孩子看到光。
她说:“知识补给的是认知,金钱改变的是现状,但诗歌可以让他们在平凡里发现光亮。这些大山里留守的孩子更加需要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耀眼的太阳,而可以始终向着光。当一个孩子观察这个世界的内在视角发生改变,未来才会更大的力量改变外部世界。而我也会一直举着火把,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群写出发光诗句的孩子,这一群大山未来的主人。”
张威:“在科幻中感受物理的浪漫”
张威是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他既是老师,也是“家长”,用心与心的碰撞,陪伴人大学子的青春与成长。
他说:“浪漫可以是在皎洁的月光下漫步在一勺池畔的感觉,浪漫可以是在一个最平常的日子起个大早相约早餐的味道,也可以是抛弃现实的所有顾虑,只带着最原初的好奇和理想看世界的态度。物理就是这样一种看世界的态度。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被理解。”和宇宙相比,我们每个人,甚至我们整个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作为如此渺小的人类,却相信这个宏大的世界是可以被我们理解的,这难道不是个浪漫到极点的想法么?现实生活或许是艰难、琐碎和平庸的,但我希望浪漫的种子能永远扎在你的心底,做一些无用的事,读一些无用的书,学一些无用的思想,并带着这些无用的价值,换一种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在未来的某一天,即使时间已经慢慢退化成“996”的循环,这份浪漫将让你们每一个人都比我今天看得更远。”王祚荣:“网红主任养成记”
王祚荣是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北区食堂主任,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网红主任”。他在看似平凡的角落创造不平凡的力量,寒来暑往的坚守,只为让人大人尝到家的味道。
他说:“做菜看上去谁都能做,但做好一道菜并不简单,刀工、火候、配比、调味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做什么都不容易,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须付出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图一时之快。在人大餐饮工作的15个年头里,跟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很多新菜,书写了一道道具有情怀的人大味道。希望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让大家更加热爱美食、热爱烹饪。爱美食、爱烹饪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刘畅:学术科研类优秀学生代表
刘畅是人大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2018年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学术道路上的宝藏男孩。他认为科研就是和自己较劲、和真理较劲,“探索真相、探求真知”是每一个人大科研人最大的追求。
他说:“于我而言,科研就是不断解释已知、发现未知的过程。如果有一天,你会跟我一样,也对这种神秘的未知感欣然接受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成功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好奇才是创新的土壤。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就闭着眼睛向前走;当我们面对问题,觉得麻烦,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千万不要心灰意冷,千万不要垂头丧气,也千万不要忘了我们为何出发。即使所有的人在快车道上争赶,只有胸有成竹的慢才能心安理得的快。我相信的是,只有坚持、不放弃,慢一点,这种朴素简单、充满温情的价值观,才是我们科研路上、人生路上坚持的真正的快乐之源。”
王荣珮:社团活动类优秀学生代表
王荣珮是人大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法律人,天生就有正义的敏感度,她把自己的所学变成推动社会的力量,让知识成就自己,也帮助他人。她坚信,在最好的时代,要做最好的自己。
她说:“正义,关联着最鲜活的人,关联着人们真实的生活、纯粹的情感和最宝贵的信任。法律援助的过程不是单向的付出与收获,而是双向的互动与成长。受援人在我们的帮助下得到安抚、实现诉求、达成公平的愿望,就像纪录片《人世间》中所说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二十年前的法援,诞生于几个理想主义者的尝试;二十年后的今天,法援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两百多名在校志愿者、庞大的、有我们专业服务的公益社团。一路走来,我眼中的法律援助是什么?它关乎理想也需要温情,它追求正义更期待信任,它指向真实,但同时也孵化着信仰。”
徐也晴:体育运动类优秀学生代表
徐也晴是人大新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现任人大网球队队长,多次获得北京市团体赛和单项赛冠军。伤痛,对她来说已经是日常。于她而言,网球就是人生的预演,要打好人生的每一场球,也要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
她说:“五年的专业学习教会我:要得到好回答,首先要提出好问题。我问自己:在人大什么让我获益最多?现在的我与五年前又有何不同?在人大的这五年我认识到:生活中的小事兴许可以取巧,但大事只能靠实力:坚持、忍耐、厚积薄发。不论你选择哪一条路,你都需要学会赢,也学会输;要学会怎样去拼,也要学会怎样去面对失败和伤痛。让我们一起加油,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人大人!”
陈彦娴:“选择塞罕坝,我无怨无悔”
陈彦娴是第一代塞罕坝林场务林人代表,是拓荒者,更是塞罕坝由荒漠变林海的建设者。绿了山头,白了自己的头。一辈子,一件事,林以载道,成人达己。
她说:“1964年我19岁,快要高中毕业的时候,听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在开展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我怀着想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情去了那里……让我们骄傲的是,我们创下了女同志上山参加采伐作业的历史,男同志能做到的,我们女同志也做到了!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树都已经长成了大树,当年的茫茫荒原已经变成百万亩林海,我们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流过的汗水和泪水,都变成了快乐、骄傲和自豪!如果我能重新回到19岁,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选择塞罕坝,我无怨无悔!”
(靳诺为陈彦娴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成长与发展辅导特聘专家”聘书)
分享会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曾锐,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周荣,基层校友代表石嫣、康瑜共同启动了“遍访基层人大人”专项社会实践。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校团委和校友办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遍访基层人大人”专项社会实践,引导同学们深入基层,关注改革开放最前沿,自觉把人生际遇同伟大时代紧紧相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靳诺为10个“五四青年先锋岗”获奖单位颁奖)
(朱信凯为2019年度“五四文化艺术节”获奖团队颁奖)
(刘剑波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