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即将召开——专访陈峰副校长
31.07.2016 18:02
本文来源: 交通大学
z4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作为“交流年”旗舰项目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于8月1日-7日在贵阳举办。作为本届教育交流周的开幕期活动,由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北京交大”)与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于7月31日至8月3日在贵阳市举行。 记者:北京交大牵头主办此次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陈峰:中国的轨道交通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大国重器和全球名片。我们国家的自主知识产权,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进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校认为,中国和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十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中,轨道交通高等教育方面是最具迫切性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其实也是人文交流机制的一种形式。今年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是我们服务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所做的具体行动。我们为企业承担东南亚轨道交通项目,做到教育先行,做一些人才培养的储备。 今年6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主持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三次会晤。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俄罗斯提出跨欧亚大通道建设,蒙古国提出“草原之路”设想,这三个国家的战略是一脉相承、相互呼应的,其目的在于三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这张轨道交通网必然形成和支持区域经济走廊的建设,区域轨道交通的大发展。而同时东盟国家也有发展轨道交通的强烈愿望和规划,那么走向东南亚成为必然的趋势。 所以,在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大的国际背景下,北京交大义不容辞要为实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发挥作用。 记者:北京交大举办此次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的初衷是什么呢? 陈峰:基于上面提到的形势,举办此次论坛是北京交大主动对应国家战略学校高等教育办学而进行的主动探索。这次高峰论坛,我们与东盟十国高校的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使东盟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本土化。 总体来说,此次活动的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形成国内不同层次高校合作,形成中国轨道交通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第二,形成中国的轨道交通高等教育和东盟十国高等教育的合作机制;第三,形成中国、东盟各国为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的职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记者: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此次论坛的主要内容? 陈峰:论坛将围绕轨道交通发展及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等相关主题展开讨论,设计了主旨报告、交流发言、交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洽谈等环节,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邀请权威专家作主旨报告;第二阶段,中外高校围绕合作办学、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交流经验;第三阶段将签订校校、校企间国际合作协议。 此外,在论坛举办期间,将同时举办“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成果展”,设立专门展区,展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院校科学研究成果、人才培养能力以及教育培训成功实例等。 本次论坛及成果展通过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轨道交通院校及行业企业交流平台,旨在帮助中外院校建立双(多)边校际合作关系,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双向留学等。 记者:本次论坛还有哪些其他亮点呢? 陈峰:在这次论坛上,我们邀请了来自东盟十国的30余所高校,同时邀请了国内和轨道交通高等教育有关的近40所高校,其中主要包括原铁道部直属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过去,这些院校为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支撑了中国轨道交通的大发展,现在我们要“走出去”。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我们希望把中国这样一批与轨道交通相关的高校联合起来,一起为中外企业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国轨道交通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培养体系形成奠定基础。 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是我们邀请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大型企业代表参会,也就是把企业“请进来“,有利于与会各方加深对中国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技术的了解,分享人员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寻求产学研交流合作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中外院校了解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用人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属地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为中国企业在东盟各国寻求本土化技术人员培训合作院校提供师资保障和智力支持。 记者:本次论坛及成果展预期会取得哪些成果呢? 陈峰:首先,希望促成与会中方高校与东盟诸国学校合作意向签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或境外办学等途径,在东盟国家或中国境内为东盟诸国培养轨道交通领域学历教育人才;其次,希望促成中国轨道交通类本科院校与中国高等职业学校留学生联合培养,实现专升本“立交桥”式直通模式,吸引东盟诸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再次,希望促成中国企业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就业的框架性协议签署,使东盟国家留学生服务于所在国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中国轨道交通在当地的行业人才;最后,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服务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轨道交通院校教育先行的作用,形成中国与东盟校校、校企间应用技术型人才长期的、可延续的培养组织体系。 记者:那么国内高校和东盟十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会有学分互认等成果吗? 陈峰:在本届东盟周中也将举办“中国-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及“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等重要活动,我们希望在中国-东盟10+1国教育部长会议内容中,将“支持中国-东盟轨道交通类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联合培养”纳入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议题及“行动纲领”。 在后续合作开始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国家的一些专项奖学金吸引优秀留学生来到中国,在国内高校之间形成轨道交通应用型联合培养模式。比如东盟留学生可以先到高职院校学习实训,成绩优秀且具备专升本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北京交大等本科院校攻读本科。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我们可以开通专升本的直通车,实现学分互认等。 记者:北京交大近几年国际化发展是怎样的思路呢? 陈峰:交大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一个方向就是引进来,把过去和西方国家传统的合作不断深化,上升到全方位的合作,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外合作办学。 另一个方向就是“走出去”。如果要支持中国的企业“走出去”,需要教育先行。这是高校认真审视自身在国际经济社会中作用的基础上做出的考虑。作为交通行业特色院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领域中,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支持我们这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在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大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学校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方面走在了高校前列。合作办学、合作研究覆盖广,力度大,成果实,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建设中俄交通学院,是中国轨道交通第一个“走出去”的境外办学机构;建设中俄、中英、中美高铁研究中心3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分别被纳入中俄、中英、中美三大人文交流机制成果。最早承担国内超过万人次的高铁资格类培训,为坦赞铁路、肯尼亚铁路培养留学生,为印度、蒙古、泰国等东盟国家和非洲26国开展高铁储备人才培训,是国别最多,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涉外培训项目。今年7月3日,由北京交通大学、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成立的中俄高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中俄高铁发展圆桌会议在圣彼得堡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揭牌仪式并发表讲话,对北京交通大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肯定。本文来源: 交通大学
31.07.2016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