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大观》大型非遗图书编撰工作启动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11日电 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20周年,总结回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传承利用走过的光辉历程,全面塑造中国非遗传承人的国际形象,“追寻中华文明的记忆组委会”“线装书局有限公司”即将编辑出版《中华非遗大观》大型非遗图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我国非遗历史悠久,非遗资源丰富,非遗种类繁多,目前国家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10大部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我国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000多人,全国各省、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数万人,《中华非遗大观》编委会将从中选择300位德艺双馨的非遗大师入选,进一步展示中国非遗成果,让中国非遗大师真正走向世界。
本次入选《中华非遗大观》的非遗传承人有一定要求:
1、非遗传承人选择原则上以国家级非遗大师为主;
2、传承人获得过国家级领域奖项,有一定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非遗传承人德艺双馨,为非遗保护、传承、创新作出一定贡献;
4、非遗传承人有作品、有历史,有传人,有特色,注重活态传承;
5、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方面有突出贡献。
《中华非遗大观》将采取中英文格式,图书开本为精装八开,上下二册。设计装帧将充分完美演绎中国文化元素。《中华非遗大观》出版后将赠送联合国重要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官员,中外有关大学图书馆、有关驻华使馆等。
《中华非遗大观》编委会由中国文化艺术界的有关知名专家学者和媒体工作者等组成。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文化官员、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苏旭博士担任《中华非遗大观》总编撰。中国目前已经有42项非遗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有33项世界非遗就是苏旭博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时申办完成的。
《中华非遗大观》5月开始组稿,预计2023年初出版发行。(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