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西区凸显“科技范儿”
拆除机非隔离护栏,施划禁停黄线和立体斑马线,增加交通违停抓拍探头,加装人脸识别系统……中关村西区正在紧锣密鼓打造新型城市形态范本。记者今天上午了解到,海淀北一街、北二街、彩和坊路、海淀西街、海淀东一街、东三街等11条道路今年“十一”前将完成“变脸”。
现在,行人从海淀黄庄地铁口出来,发现丹棱街上的交通护栏不见了,路两边停的机动车也少了很多。先前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护栏变成了花钵,这条路的颜值明显提升。记者过马路时发现,斑马线用了白、蓝、黄三种颜色涂料。“与普通斑马线相比,立体斑马线更醒目,无论是对司机还是行人,都能起到更强烈的提示作用。”一位行人表示。在通过十字路口时,有着急的行人想闯红灯,看到路对面的显示屏,还是等等吧。原来,西区内的多个路口均安装了可以实时抓拍行人闯红灯并投射在大屏上的智能摄像头,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提取人脸取证,为后续核实违法人员身份提供依据。
据了解,围绕新型城市形态的构建,海淀街道(西区办)携手相关委办局共同推动六项工作的实施与落地:取消丹棱街以北区域道路路侧停车,机动车驶入地下停放;拆除中关村广场、绿化及二级地块的护栏和地桩;拆除四条路交通护栏,建设交通违停抓拍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增设立体斑马线,完成道路禁停黄线施划,进行树池联通和树池箅子的安装;推进城市智能家居、城市大脑物联网建设、机器人送货、二级地块和公共区域融合的试点工作;规范西区快递和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停车秩序;对西区三联广告及电话亭进行整治和规范。
海淀街道(西区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在中关村广场引入智能座椅、智能灯杆、智能公厕等城市家具,引入人脸识别系统,集成各类创新科技功能,为公众提供全新的智慧城市体验。今年5月,520个传感设备在中关村西区内的井盖、地下管廊安装完毕。安装的传感设备主要功能覆盖井盖状态、有毒有害气体、管道压力、燃气泄漏、温湿度等多个场景的监控监测,涉及水、电、气、热城市生命线全领域。今后,中关村西区还将充分发挥智能机器人的优势,整合中关村西区快递资源,计划在试点区域实现无人配送。
此外,中关村西区还将重点做好11条道路的改造提升,即海淀北一街、海淀北二街、冰窖胡同、莺房胡同、彩和坊路、彩和坊西小街、海淀西街、海淀东一街、海淀东三街、通惠寺路、榆树林路。改造提升的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引进24小时书店及无人便利店等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便捷丰富的生活环境。(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叶晓彦 实习生:田晴)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