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推动15个街道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
中新网北京新闻3与24日电 (记者 杜燕)困难群众的诉求有人记、故事有人听、心愿有人来满足……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自去年起就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推动15个街道层面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成立,探索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精准救助模式。
今年全国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暨第四届“北京社工宣传周”主题为“追梦新征程,社工在行动”。作为专注于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社会救助群体等多领域社会工作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北京市西城区悦群社会工作事务所发挥专业社会服务机构优势,在市民政局统一部署、区民政局指导协调及相关街道支持对接下,积极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工作要求,目前已经投入40余名专职社工,确保各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一户一策一档”服务信息台账
“我没有钱看病了,怎么救助我一下啊?”今年1月7日上午,在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内,来自辖区的低保户刘先生(化名)拿着北京市积水潭医院拍的X光片跟窗口的社工们说。
白纸坊街道于2018年11月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采用“专职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由专职社工开展精准服务。
困难救助所作为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的服务窗口,为辖区内低保、特困供养、重度残疾人、高龄老人及因患病陷入生活困境的居民百姓,建立“一户一策一档”服务信息台账,提供救助服务。
刘先生正是困难救助所台账中的一名帮扶对象。社工们了解到刘先生的情况后,进行了详细的医疗救助政策解答,告知其办理手续的流程,并及时通知其所在的社区主任协助办理。
在今年1月10日和14日,社工们按照相关规定,两次帮助刘先生申请借用医疗救助入院住院周转金,并在1月30日帮助其办理了借用医疗救助出院周转金,缓解了刘先生因住院治疗费用过高而无法及时就医的焦虑情绪,并使他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人在哪儿服务送到哪儿
人户分离的情况在社区非常多见,面对人户分离的困难群众,困难救助所的社工没有松懈和怠慢,而是竭尽所能地进行帮扶。对特困供养群体和入住福利机构群体开展定期巡视服务就是困难救助所社工的工作,大兴、房山、海淀、昌平、延庆……不论多远,困难群众在哪儿,服务就要送到哪儿。
本月,困难救助所的社工们从街道出发,驱车往返近300公里,先后巡视了位于海淀、延庆、昌平等地的困难人群,为他们带去了温暖的问候和细心的关爱。
截至2019年3月初,白纸坊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累计直接服务困难群众163人次。窗口主动接待服务对象38人次、入户走访32户、巡视探访108人次,其中走访困境儿童10人次、入住服务机构特困供养老人76人次、入住福利机构困难老人22人次。
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
本着救急难的原则,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社工们整合多方资源,为困境家庭送去精神慰藉和经济援助,让他们带着勇气和希望走向明天。
月坛街道铁三社区居民黄先生(化名)的孩子去年突发重大疾病,不仅要支付巨额的前期手术费,而且漫长的后续治疗还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黄先生的爱人辞去工作,负责照顾孩子。面对收入的减少和未来巨额的治疗费,黄先生抱着一线希望,向社工求助,想为孩子申请医疗救助。
社工们耐心倾听记录,对相关问题进行核实后,受理了此案,并为这个家庭建立了帮扶档案。
随后,社工们向黄先生解释临时救助政策标准,帮助他申请儿童罕见病慈善救助项目。同时,还联系他所在的社区,发动居民关注和帮助黄先生一家,让他们获得了精神支持,也让其爱人获得日后的就业支持。
如今,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向服务对象家庭进行持续服务,确保所提供服务的有效性,同时了解服务对象最新动态,强化主动发现机制,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和效率,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据悉,去年以来,西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既是困难百姓的需求,是精准扶贫的体现。悦群社工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创新发展,展现专业力量,全力做好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服务工作,实现精准扶贫、有效扶贫。(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