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132座旱厕 两年后全消灭
改造前
改造后
本期策划:王琼
本栏目记者从西城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了解到,西城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旱厕改造办公室,预计到2017年,将对辖区内还有的132座单位产权的旱厕进行改造。
尚未
改造
新街口簸箩仓胡同20号
“不仅漏雨,还隔三差五堵”
65岁的房大爷住在新街口簸箩仓胡同20号院60多年了。现在,这个平房院里住着十来户人家,共用院里东南角的一座厕所。这座厕所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还是一座没有水冲的旱厕。
昨天下午,记者穿过院里不到一米宽的窄道,来到这座厕所时,看到厕所由于长期漏雨,墙上已经发霉。十多平方米的厕所里没有灯,光线很暗,并散发出阵阵恶臭。
房大爷说,自从有这个院,就有这厕所。以前,每周每户轮流负责打扫厕所,时间长了,大家都怕麻烦,厕所就没人打扫了。“主要是没有水冲太脏了,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一到冬天上冻,更容易堵塞。”房大爷说,为此每个月他们至少两次找产权单位后勤部门的人来疏通。
目前,这座旱厕的使用权已经移交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工作人员说,这种旱厕最难改造的是上下水,因为平房院里的自来水管通常很细,下水管线老化、坍塌、堵塞,必须重新报装和铺设能满足冲厕所需要的新管线。因此,改造前期,需要协调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市政、交通等十几个部门。改造起来,施工场地小,所有的施工材料都得靠人工搬运。
尽管如此,下月起,他们将参照二类公厕的标准,改造这座厕所。预计只要一个半月,就能翻盖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冲水厕所。到时不仅墙体和地面会贴上瓷砖,还会安装扶手等便民设施。
改造
完成
西单大院胡同24号
“攒水冲厕所的大缸都砸了”
52岁的舒女士自从出生起,就住在西单大院胡同24号。这个大杂院里住着38户人家,共用两处厕所。其中,一进门面朝北的是男厕所,而院子里东南角还有一座女厕所。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这两座厕所看上去都很新。
舒女士笑着说,一个月前,全院居民已经告别使用了六七十年的旱厕。当时,由于旱厕没有水冲,所以大家在厕所门口放了一口大缸,谁家有洗菜、洗衣服的水,都攒着倒进这口大缸里,用来冲厕所。大约一个月前,院里旱厕完成了改造,大家痛痛快快地将这口大缸给砸碎了。
走进院里的女厕所能看到,墙面和地上都铺好了崭新的瓷砖,还装上了坐便器和不锈钢扶手。每个蹲坑也都是不锈钢的,如厕后只要脚一踩,就会出水,将蹲坑冲干净。这让舒女士觉得既方便,又干净。
更让舒女士满意的是,以前大家每户每月交十块钱“卫生费”,从外边请人来冲厕所,如今这座厕所完成改造后,会有专人免费帮大家打扫,“不仅厕所干净了,还不用我们花钱,我们当然都很高兴”。
改造
样本
成立改造办公室
建立“旱厕台账”
据了解,早在2010年,西城区就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旱厕改造工程。根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和西城区政府要求,他们将在2017年,改造完成全区所有132座产权单位旱厕。目前,2015年计划改造的旱厕正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部分改造完成的旱厕已陆续交付居民使用。
为了加快完成这项便民工程,今年一季度,西城区还由区市政市容委牵头,联合区环卫中心、区房地中心、相关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专门的西城区旱厕改造办公室。办公室成立后,实地调研分布在全区的大小旱厕,并建立了“旱厕台账”。
今年,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已经立项申请了500万元,用于旱厕改造。改造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鼓励产权单位自行改造,二是对于产权单位承诺放弃使用权的旱厕,将由市政市容委全额负责改造。值得一提的是,旱厕改造完成后,将交由区环卫中心和区房地中心负责日常保洁,所产生的水电费和保洁费用都列入区财政支出,彻底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王琼 文并摄 J010
西城区
旱厕情况
全区共计132座有产权的旱厕,分布在9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内,相对集中在什刹海街道办事处、新街口街道办事处、金融街办事处和白纸坊办事处等平房区域。
■按产权单位区分:有央产(含国管局)、市产、区产、企业产等。■按建成年代区分:横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按保洁方式区分:有产权单位自行保洁的,有居民自行保洁的,有物业公司保洁的,也有无人保洁的。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