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构建社会治理新生态
新华社上海7月16日电 题:构建社会治理新生态——上海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纪实
新华社记者 姜微、季明、何欣荣
百姓家门口开了“睦邻中心”,社区很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年轻人扎堆的互联网企业桌子上竖起了鲜艳的党旗;“刮辣松脆”的居民区老书记们如今有了接班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市委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主线,按照“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使之成为凝聚千万市民、推进城市发展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眼光朝下:引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窗外,是绿意盎然的花园;窗内,老人和小孩用彩纸叠爱心、写祝愿,气氛十分温馨。在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的寿昌坊小区,有这样一处“邻里汇”,向周边全年龄段的居民提供“公共客厅”式服务。
如今人气旺盛的寿昌坊“邻里汇”,当初只是社区的“长者照护之家”。听说是养老项目,居民一开始还有些顾虑。在街道党工委协调下,这个“长者照护之家”向外打开大门,将一楼空间改造成具备养老、助餐、“遛娃”等多种功能的“邻里汇”。目前,“邻里汇”的模式正在徐汇区试点和推广。
在“邻里汇”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关键作用。80后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乔鏖就担任了“邻里汇”的理事长,组织大家商讨“门往哪里开”的问题。
像“邻里汇”那样,上海各区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核心目标,通过党建引领自治共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海杨浦区的很多老旧小区,“停车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发挥杨浦高校、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区域化党建联盟应运而生。一些驻区单位党组织和街道协商,愿意腾出车位给居民错峰停车,令居民拍手称快。
“社会治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可以从基层党建工作中找到治本之策。”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基层党建从“单枪匹马”走向“联动作战”,社区治理也从原来的“自转”走向“自转+公转”,更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筑牢阵地:把党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
在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的总部十六楼,一大片区域已被提前预订——这里将被辟为公司党支部的党建基地,不久后投入使用。
目前,“饿了么”党支部在册党员120余名,90%以上为“85后”,五成以上是“技术男”。其所属的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邢涛说,年轻党员以脑洞大、爱折腾、拼劲足见长,为公司党建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到“线上网上”,包括“饿了么”、大众点评、沪江网在内,上海最活跃的互联网创业企业都成立了党组织。
上海市委明确,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城市基层党建,要不断扩大在新兴领域的覆盖面。
以商务楼宇为例,上海有各类商务楼宇近2000栋,入驻企业6万家,白领超过百万人,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主要聚集地。以楼宇为阵地,静安的“白领驿家”、浦东陆家嘴的“金领驿站”,党建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统计显示,上海全市已建立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点620多个。
寸土寸金之地建设党建服务站点,不是靠行政指令,而是企业自发支持。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邵竹青说,大厦里的“金领驿站”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算租金一年好几百万元。但大厦愿意拿出来做党建,既是服务党员,也是服务白领。“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金领驿站’已成为大厦的金字招牌”。
“用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金领驿站’等基层党建新探索做出了标杆效应,为区域的改革创新注入了活力。”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
创新体制:打造有战斗力的基层骨干队伍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
过去,谈起上海的居民区书记,有两个词经常被提及:“刮辣松脆”(意为说话干脆,作风泼辣)和“小巷总理”。如今,在传承这些优良传统的同时,上海还着手把优秀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同时加大从社区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公开选拔优秀社区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干部。
目前,上海全市已有746名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1879名社区书记享受“事业岗位、事业待遇”。
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更有尊严感、更有奔头,吸引了不少新鲜血液加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一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华磊出生于1989年,是全区最年轻的居民区书记。在老书记们指导下,克服经验不足的缺陷后,“80”后书记学历高、思路活、有激情等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受到居民欢迎。
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上海市委研究决定,向街道党工委下放“五项权力”,其中包括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同时,增加向社区管理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仅2015年就增加3.3亿元。这些举措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基层党组织有职有权有物。
上海市委表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必须始终夯实基层基础。上海的基层党建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不断探索具有超大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