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审慎、圆满完成全市抢救性征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物作品入藏首图工作

09.10.2017  12:37

  9月18日至27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局党组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全市抢救性征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物作品验收工作,将中心自2010年至今征集的319件作品入藏首图。   一、 将珍贵的非遗藏品集聚起来   为了永久的展示一批代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抢救性征集一批现阶段代表有关非遗项目最高技艺水平、年事已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优秀作品,留存、研究一批被列入国家级、市级非遗名录的实物档案资料,北京非遗保护中心自2010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物征集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在全市征集到38个非遗项目的53套共计319件优秀非遗作品,作品总价值约3800多万元。所征集作品均为能体现各非遗项目最高技艺水平的代表性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些精品力作中既有玉雕、牙雕、雕漆、宫毯等体现典型宫廷文化的“燕京八绝”作品,也有毛猴、鬃人、风筝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手工艺品,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北京以皇城文化和市井文化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京味文化。   抢救性征集非遗实物作品本身可谓就是一次深刻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在这其中,不仅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体现了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许多作品的创作都是大师领衔、团队完成,历经了查阅典籍、深挖内涵、反复讨论、数易其稿,制作过程更是反复打磨、历时数年。如:收藏的宫毯作品《盛世龙福》,历时5年完成;雕漆作品《剔红居庸叠翠屏风》由文乾刚大师主创,历时3年完成;象牙雕刻《三世佛》由国宝级传承人孙森、时金兰作为专家指导,柴慈继、李春珂、栾燕军共同创作,历时2年制作完成。   二、将真实的非遗实物组织起来   为了确保征集到的非遗作品真实、完好,客观评价其应有的价值,我中心采取了聘请业内权威专家评审验收、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单位当面交接、律师全程监督的方式将这批珍贵的非遗作品有序组织起来。   一是组织专家验收。聘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培初、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等五位非遗权威专家和工艺美术大师组成验收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严格对照《作品登记表》《作品征集合同》《作品保管协议》,对作品构成、数量、材质、形制、工艺等进行全面清点、评估、鉴定,以确保作品确为当年征集作品,真实无误、完整无损。最后讨论形成并签署专家验收意见,完成验收。   二是组织交接程序。组织传承人及项目单位签署《单位授权委托书》《单位承诺书》《作者承诺书》《作品登记表》,与中心共同签署《作品交接单》,完成交接手续。   三是组织法律顾问全程监督,审核验收、交接、入藏等相关法律文书。全程录音、拍照,留档备查。   三、将系统的非遗管理规范起来   为让这些非遗珍品将来发挥更好的作用,中心从规范管理入手,在局领导的指导下自2014年开始与首图协商入藏事宜,就入藏需求、入藏地点、入藏面积、入藏时间、入藏流程、责任分工、管理费用、合同文书等进行反复沟通和商讨,最终确定了合理的作品入藏方案。期间,相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保管单位及展柜制作公司全力配合,保证了作品如期、规范入藏。重点做到:   一是规范了入藏地点。到各单位实地踏勘、收集作品储藏、展示需求,按作品尺寸、恒温恒湿需求、防尘防光需求等为作品量身定做展示柜、密集架,并确定象牙雕刻、北京玉雕、古琴制作技艺等项目作品入藏首图古籍文献恒温恒湿库。    二是规范入藏程序。中心、首图、传承人及项目单位三方共同将作品入藏到既定位置。中心和首图签订《保管物交接验收保管单》《保管协议》,建立入藏作品清单,完成入藏。   三是规范入藏维护。本批次作品入藏后,中心、首图、传承人及制作单位将永久跟踪,实现动态管理。中心及首图定期对作品进行清点,检查是否丢失、是否毁损;传承人及制作单位定期对象牙雕刻、雕漆、宫毯、玉雕、硬木家具等作品进行维护保养;作品移位或参加展览,传承人或制作单位无条件担负作品拆卸和组装工作。   四、将深厚的非遗文化利用起来   更好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下一步,中心将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要求,更加扎实、深入的开展抢救性征集代表性传承人实物作品工作。一是将更多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优秀传统非遗实物纳入征集范围,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二是加强宣传展示、推动活化利用,组织这些非遗珍品走进博物馆、走进展览馆,走进明年即将举办的京津冀非遗大联展活动,让广大群众更加直观的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是将实物征集工作与一城三带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前谋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位于北京副中心的非遗文化展示空间的设计建设工作,确保这些优秀的非遗作品实现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