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举办——保护性耕作迎来2.0时代

03.07.2018  17:55

6月30日,“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专家们围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新农村生态效益”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文教授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内生机制作用逐步显现,应用推广开启全新快速增长阶段,迎来2.0时代。

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机械化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这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2002年原农业部开始设立专项,分期分批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了100多个示范县,组织各级农机部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目前全国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据悉,本次论坛主题“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新农村生态效益”是论坛举办前由网民投票决定的。在众多选项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新农村生态效益”倍受青睐,排名第一。排在二、三位的分别是“保护性耕作--爱护土地,守住我们的绿水青山”、“小秸秆化出大效益”。投票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

论坛分两个阶段举办,分别由天津农机办副主任胡伟、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文主持,就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发展、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与会嘉宾和参会人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度交流。中国农大李洪文教授认为,在近期没有新的国家示范项目推动的情况下,保护性耕作不断发展,技术应用的内生机制逐步显现作用,并作出“保护性耕作将迎来2.0时代”的判断,得到众多专家的认同。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汉武董事长呼吁,要加强保护性耕作的宣传,出台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政策,如加大对高性能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补贴力度、实行作业补贴等,大力保护性耕作技术,让天更蓝、地更肥、青山绿水人更美。

论坛由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总站、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合作主办,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刘恒新站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天津市农机办胡伟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李洪文主任及行业内专家、农机推广人员、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1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还组织了保护性耕作装备现场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