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靳诺: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

03.12.2018  11:4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推进和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基本经验是“五个坚持”: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课程中心内容,坚持以重点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把科研成果转为教学成果作为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坚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推进和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考察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对建设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奠基

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也得以恢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逐步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要求。1981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98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本科生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并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任务。1987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简称“87方案”),“87方案”对文科、理工农医科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需要开设的课程、课时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一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体系的初步形成。“87方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史中保持相对稳定,一直持续到“10方案”启动,历经23年。因此,在“87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稳定完善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以后的课程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日益完善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与党的理论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断丰富发展。1991年8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应有更高的要求,要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并用以指导科学研究。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专门作了规定,将“87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世纪以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也提上日程。从2005年开始,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有些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交叉重复。为更好地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推进构建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必然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同时,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这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010年8月6日,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即“10方案”,就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工作安排和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0新方案”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探索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日益完善。

3.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迈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也迈入新时代。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掀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篇章。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制定实施《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旨在进一步深化教材、教师、教学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为及时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增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教学内容提出具体教学建议。2018年,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遵循。

二、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历经“87方案”“98方案”“10方案”等发展阶段,逐渐构建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实践发展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完整体系化特征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1.课程设置不断科学化和体系化

历经40年的探索,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建设不断得到深化拓展,课程内容更加科学完善,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改革开放后,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恢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首先提上议程。1981年将自然辩证法课程列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87方案”要求开设面向所有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同时,规定文科各专业的硕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理工农医科各专业的硕士生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规定文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程,理工农医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基本上延续了“87方案”,保持了相对稳定。

进入21世纪,为了更好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要求,建立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开始实施“10新方案”。按照课程的导向性、层次性、时效性为调整原则,要求硕士生均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修课(占2学分,36个学时),并从“自然辩证法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占1学分,18个学时)两门课中选择一门作为选修课。博士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课(占2学分,36个学时),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选修课(列入学校博士生公共选修课)。2017年11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具体教学建议,其中在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和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中全面体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新方案”沿用8年多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趋向稳定,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已经成为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2.组织机构不断实体化和规范化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行保障。国家指导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机构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专家组织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部委托,进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决策前期研究,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组织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教学成果鉴定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巡视、检查等工作。

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承担单位由研究生院(处)、马列主义教研部(室)、社会科学系(部)、思政教学部等多种形式逐渐过渡到由直接隶属于学校的二级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负责。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机构同时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目前,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基本建立了隶属学校的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承担了本校硕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提供了组织保障。

3.教材建设不断科学化和立体化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本遵循。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需要高水平的教材保障,因此教材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各类教材,是实现教学中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根本环节。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发展历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逐步规范,形成了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研究生课程设置作出具体要求,但很长时间只要求设立教学大纲,而没有统一指定教材。“87方案”提出开设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须有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确定基本的阅读书目,并在教学中严格实施。要求硕士研究生自学规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文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原著。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自己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原著和选读当代社会科学名著、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有关代表著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并由教师进行专题讲授。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纲要,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由国家教委组织编辑。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10新方案”提出要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根据硕士和博士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特点,组织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教材质量,由中宣部、教育部负责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组织学术带头人任首席专家,理论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实际工作部门人员共同编写教材。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注重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联系,坚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理论阐述的准确性、前沿性和现实性,分专题地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概述。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硕果,出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等5部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各高校推广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显著提高。

4.师资队伍不断规模化和专业化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和研究生思想的引导者,担负着用科学理论武装硕博研究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牢固思想基础的重任,是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努力下,通过采取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专题培训、搭建培养平台等一系列措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7年全国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近7万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自2005年以来,各部门共培训思政课教师20余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提出采用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考察、国外研修、以项目选人和选人给项目等多种途径,5年内开展近万人次的培训,为建设数万名坚持正确方向、师德高尚、业务熟练、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提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任职标准的要求: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源头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质量。为培养高质量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教育部决定从2018年起,在继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同时,开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该专项计划为国家非定向培养的全日制专项招生计划,是“国家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的50所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进行招生培养。

5.教学方式不断复合化和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在课程设置、组织结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尤其是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与手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构建起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复合教学手段,把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同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研究生在接触社会实际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1978—2017年,全国共计招录超过900万研究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覆盖所有研究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缺乏新鲜感,更关注现实问题,更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理论深度,又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分析和思想的指引。一方面,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式、研讨式、研究式、阅读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研究生理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延展,整合不同专业的专家和学术资源,促进研究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实现不同专业研究生、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会等学生自组织也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亮点,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延展课堂。

三、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的高端人才,肩负着国家强起来的重大历史使命。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一项基础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颁发了系列政策文件,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87年6月15日,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开设这类课程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帮助研究生切实解决好根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并用以观察社会问题,分析社会思潮以及指导科学研究。2010年11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正是基于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国家导向、民族导向、人民导向,才确保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所需高层次人才的有效供给。

2.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课程建设的中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又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代中国,坚持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不断调整,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

10方案”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要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主要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主要致力于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时代背景、实践要求、理论特色和重大意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这种设置和调整,既体现了它们都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主要内容,又体现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步步高”“步步深”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坚持以重点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

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自2004 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根据中央批准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重点教材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地继承、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立足中国实际,回答重大问题,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体现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的统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成为“马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每一种教材都要经过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并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组成教材编写课题组。在编写过程中,课题组不仅要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而且要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成就;不仅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政治性,而且要结合研究生思想实际,注重教材内容的学理性;不仅要听取课题组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而且要广泛征求高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要聚焦“是什么”,而且要聚焦“为什么”“怎么做”。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要求,经过反复研讨,精益求精,已经编写出了一整套高质量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开展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以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教材编写为例,自2010年被确定为必修课程以来,已经出版了2012版、2013版、2015版和2018版四个版本,呈现形式也从最初的教学大纲转化为教材。大纲的每一次修订都着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贯彻其中,都努力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学理性和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4.坚持把科研成果转为教学成果作为课程建设的着力点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需要深邃的理论阐释,也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群体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较强的学术意识,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去思考和分析各种问题。研究生群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努力丰富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始终需要以强有力的科研作为支撑。40年来,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辛勤努力,设置了诸多创新性议题,打造了诸多标识性概念,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坚持教研相长,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教学效果显著。今后需要更加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力量的投入,力争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以服务于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5.坚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一支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是关键。为了解决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问题,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十多年来,通过积聚学科力量、整合资源,以项目为纽带,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举办各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到相关的研究基地进行访问研究,以及国内外社会考察和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中国实际情况、思想好、作风正的教师,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积极推进,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归属感,极大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推动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脱颖而出,而且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不断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和有效普及,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讲深讲透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讲清原创性贡献,讲清其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理论创新,在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取得新进展,在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新进展。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使命意识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原文刊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0期。)

原文链接: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靳诺: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