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关于2018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自查的报告

15.01.2019  12:01

2018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扣民政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坚持转作风、惠民生、兜底线,圆满完成了年度绩效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民政局承担市政府年度绩效任务40项,其中,在全市范围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8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21%;为全市5.8万名独居、高龄老年人提供定期巡视探访服务,完成目标任务的116%;为2700户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助残、助老、助教的个案帮扶,完成目标任务的122%。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涉及退役军人、防灾减灾和部分市老龄办的任务已分别移交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其他保留的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主要工作                                                                           

(一) 全面加强民政系统党的建设。 牢固树立看民政首先从政治上看的理念,坚持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 一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制定学习贯彻方案,将十九大精神纳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内容,分别举办局系统处级领导干部、科级干部、政工干部以及专兼职纪检干部培训班。同时,扎实推进学习贯彻进城乡社区、进服务机构、进社会组织,实现了学习贯彻全覆盖。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激励广大民政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 二是 持续加强民政基层党建工作。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系列文件。完成全局系统在职党员集中回社区报到和全局基层党组织回社区报到工作。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机制,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北京方案”,建立社会组织联合党委、社会组织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 三是 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开展“纪律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持之以恒纠“四风”,制定进一步纠正“四风”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从严从细抓好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四是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干部培养锻炼机制,推动干部挂职工作由“充实基层工作经历”向“丰富基层领导工作经历”转变。

(二)社会福利稳步提升。 坚持适度普惠发展方向,加快构建老残儿一体化的社会福利体系。 一是 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落实总书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按照事业与产业、政府与社会市场、机构与社区居家协同发展的思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完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82家,出台实施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支持驿站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服务。整合老年人福利政策,出台居家老年人社会福利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建立老年人生活补贴、失能护理补贴、高龄津贴等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制定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完善养老体系的实施意见,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规范居家养老巡视探访工作,已通过电话问候、上门巡访等形式为全市5.8万名独居、高龄老年人提供定期巡视探访服务。启动向60—64岁老年人制发养老服务卡工作,优化办卡流程,实现“今天退休明天领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制定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办法,对营利性、非营利性福利机构实行同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养老服务标准化、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师改革等试点,探索首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 二是 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工作理念,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对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弃婴、残疾儿童、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等全面实施分类保障。拓展儿童福利范围,将托养的长期滞留儿童纳入儿童福利保障体系。推动基层儿童福利保护队伍建设,在全市普遍设立街道乡镇儿童福利督导员和社区村儿童主任,夯实责任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市存量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精准关爱帮扶。系统开展全市孤弃儿童养育状况摸底调查,制定出台弃婴救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从根本上解决孤儿弃婴医疗保障、成年安置等问题。

(三)困难群众帮扶转型升级。 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有”要求,牢固树立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政府第一责任理念,整合政策、创新体制、提高标准。 一是 统筹整合救助政策。出台“北京版”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制定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建立本市“9+1”的救助制度体系,大幅扩大救助人群范围,强化社会救助刚性保障。 二是 完善社会救助体制。集成力量、整合资源,成立市、区两级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推动以社会化形式设立街乡镇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构建三级困难群众救助服务体系。着力弥补基层救助力量不足短板,出台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入专业社会力量,确保把“一人一策”精准救助落到实处。建立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台账,为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助残、助老、助教等帮扶服务。 三是 持续提高救助标准。在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筹、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筹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900元调整为1000元,低收入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1410元调整为2120元,分别增长11.1%和50.4%,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四是 推进农村低收入农户帮扶与城乡救助政策衔接,对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农村低收入农户进行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加强慈善参与精准救助,开展慈善资源和困难群众需求摸底调查,推进街乡镇建立慈善救助基金,建立慈善帮扶对接机制。

(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协同。 按照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紧抓完善治理体系、壮大治理主体两大关键,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一是 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设,出台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意见,牵头开展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调研,增强街道乡镇统筹能力。完善社区治理体制,制定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即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深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持续推进社区议事厅建设,城市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70%。启动新一轮社区减负工作,制定《关于贯彻落实“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实施方案 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清理规范社区组织机构和工作事项,全面取消社区证明事项,取消各部门下派事项150项。筹备做好首届村居委会同步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 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落实我市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牵头制定各项改革措施分工方案。持续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理工作。 三是 持续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第三届“北京社工”宣传周主题系列活动,普及社会工作知识。首次组织千名专业社工温暖行大型公益活动,集中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救助服务。实施乡土社工培养计划,打造留得住、用得上、服务好的本乡本土社工队伍。持续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三社联动”,实现全市街道“三社联动”项目全覆盖。研究制定社会工作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等系列政策,促进社会工作与首都发展深度融合。

(五)民政社会服务便捷高效。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推进民政专项社会事务创新发展。 一是 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婚姻登记跨区办理改革,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普遍推行结婚颁证服务,增强婚姻登记仪式感。继续深化等级婚姻登记机关建设,改善提升登记服务环境和质量,全市已有14家婚登机关达到4A级及以上标准,其中东城、朝阳、密云等8家达到5A级标准。推进“互联网+婚姻登记服务”,在海淀、朝阳等区试点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婚姻登记咨询,探索建立婚姻登记当事人违法失信记录信息库,方便群众办理,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妥善应对社会舆情,规范全市婚姻登记人员行为,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 二是 加大殡葬惠民力度。完善殡葬政策制度体系,启动修订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编制殡葬设施专项规划,加强殡葬事业发展总体设计。研究制定推动殡葬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大生态殡葬改革力度,全面推进生态墓园建设。加强殡葬行业监管,理顺殡葬服务定价机制,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坚持以法兴善、依法促善,启动修订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完善慈善信托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行业发展。实施“互联网+慈善”计划,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积极性。组织举办“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论坛”推动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组织开展“2018年慈善北京周”、第五届“慈善北京”公益图片巡展等系列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公益慈善氛围。 四是 做好接济救助服务保障。改革接济救助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长期滞留人员托养机构监管,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防范化解监管风险。加大长期滞留人员寻亲工作和接送返乡力度,通过“今日头条”、救助系统、微信群、电视专栏、全国救助寻亲网等渠道开展寻亲工作。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首次实现负增长。

(六)民政基层基础全面加强。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工作导向,紧扣基层缺人办事、缺钱办事、缺条件办事、缺时间办事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通基层民政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是 加强基层民政工作顶层设计。出台实施《关于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意见》,从人员机构配备专职化、资金保障刚性化、设施发展均衡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事务规范化管理等5个方面,对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作出系统部署。以顺义、大兴为试点,集中力量推进打造民政基层能力建设创新示范区,探索特大型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路径模式,并指导两区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蹲点街乡镇、入户社区村”大调研,成立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重点聚焦困难群众帮扶、城乡社区治理、养老服务、优抚安置、基层基础等五大领域,集中开展调研,找准了政策落实存在的瓶颈制约。 二是 加强基层民政资金保障。加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调整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结构,更大力度地将资金向基层转移倾斜。加强福彩公益金管理,完善福彩公益金使用投向、分配、监督问效等制度建设,切实发挥福彩公益金对基层民生的支持作用。启动财务集成平台建设,强化民政一卡通基层服务功能,促进政府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 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城市副中心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持续推进区级“十个一”、街乡镇“三个一”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实,各区规划完成进度超过了65%。

特此报告。

 

 

                                                        北京市民政局

                                                      201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