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机场:处处见“新” 今年底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

01.07.2018  17:18

  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 杜燕)距离北京市中心天安门46公里处,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是“日新月异”的北京新机场。 

  中新社记者日前前往北京新机场探访。定位“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北京新机场,本期规划用地27平方公里,机场工程总投资近800亿元人民币,同步建设航空公司基地、货运、空管、供油、维修、航空配餐等各类保障设施。 

  “我负责飞行区内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监理、施工,以及因土地、河流、线路等各种和地方协调的问题等等。”自2014年3月调至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担任飞行区工程部业务经理以来,董家广一直特别忙,尤其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机场正式破土动工,他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董家广表示,在工程建设中,他就是大脑中枢神经,“我偷懒了,其他参建单位就没法工作了。” 

  新机场航站楼工程中的一大挑战就是,这里将建设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空地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有多达五种不同类型的轨道,包括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等,在航站楼下设站并纵穿航站楼。 

  “我要在这儿挖槽。”“我要在这儿修路。”各施工单位诉求不同,问题不解决将不能按期开工。他带领的团队平日里要负责二、三十家参建单位的管理,各单位都面临着设计、技术、施工交叉以及管理等各种各样的难题。在董家广的协调下,五条轨道线在短短的220米范围内,各项施工井然有序。 

  创新性地、稳妥地解决问题,是他的日常工作。即便工作异常繁忙,他还是静下心来想法设法提升施工质量的管控,开发机场飞行区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给跑道压路机戴上传感器、为强夯机装上“眼睛”,以保障施工的质量,保证跑道的安全。目前,这套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已在成都、西安等其他机场应用,其中的自动化夯实系统已向美国、中国提交专利申请并通过了初步审查,正进行公示。 

  由于严格控制施工安全、质量和造价,飞行区施工进展迅速,飞行区工程部提前一年多完成了机场跑道建设。 

  新机场建设中的“新意”不止于此。在北京新机场航站区工程部副总经理张晓峰看来,建设中的全球最大机场航站楼处处彰显着新科技。 

  已于2017年底封顶的航站楼,由钢铁骨架构筑,屋面造型犹如一只凤凰,看似正舒展翅膀,“”上丰满地披挂着金属及玻璃羽翼。 

  凤凰展翅不简单。张晓峰介绍,凤凰造型的整个钢结构网构屋面投影面积达31.3万平方米,如此庞大的屋盖仅用8根C形柱作支撑,其中有6根在一个180米直径的同心圆上,它的工程体量可以把“鸟巢”装进来。 

  “仅核心区需要6万多根钢架,12000多个连接球,120000个焊接点。”张晓峰表示,施工人员使用三维扫描仪精准定位,“请来”10台焊接机器人精准、高效焊接,“这些先进设施及相应工法的创新大幅提升了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 

  玻璃羽翼也充满“黑科技”。他介绍,核心区的曲面屋面,由一个中央天窗、六条条形天窗和八个气泡窗组成,需要用12800块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玻璃拼接而成,玻璃接缝胶黏长度便足可以环绕北京四环路一圈,而玻璃则是专门为新机场研制、中国国内首创的特殊玻璃,中空层中安装有“智慧芯”,既可遮阳,又具备节能环保功能。 

  张晓峰表示,目前航站楼正进行内部精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按照总体工期计划,航站楼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基本完工。 

  一年之后,北京新机场本期工程将竣工,9月底具备通航条件。届时,“凤凰”将振翅,连接世界。作为上万名北京机场参建者中的一员,董家广称,最激动的时刻就是看着第一架飞机在机场的跑道上启航。(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