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有机融合 全新探索:“生动中国”地大开讲

19.12.2019  15:00

  放下教材,今天不讲专业课,院士、书记、校长、知名教授侃侃而谈,聊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及中国发展大势、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样的课你上过没?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设计与管理的“生动中国”课堂,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一次有机融合、全新探索。 中国地质大学被誉为“地学摇篮”,学校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培育德才兼备的地质英才为己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正在推动地质地矿工作与城乡发展、海洋开发、民生建设等深度融合,地球深部探测、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区域环境资源评价、新型农业发展服务、 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新材料矿产资源勘查等发展前景广阔。为使地大学子对此背景有所认识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推出了特色思政课程——“生动中国”。 授课团队包括校领导、院士、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团队,授课教师兼具深厚的地学情怀、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授课经验,立足专业特色,挖掘传统文化,展示现代理念,展现生动真实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战略。 认识和保护极地行动 “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孙友宏校长开篇第一讲将科学知识和自身经历相结合,开启了这堂特殊思政课的精彩篇章。孙校长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极地强国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地也是关系国家利益的“战略新疆域”,存在现实和潜在的重大国家利益。极地环境与气候、极地地质构造演化,极地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极地钻探装备与技术,极地生物与生态学,国际海洋法、极地战略政策法律等研究领域对保护地球和造福人类、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成长之路” 李曙光院士结合自身从儿童、中学、大学以及毕业后的四段成长历程,讲述了自己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探讨“什么是人生成功之路”,金句频出。 儿童时代:一个智力发育较晚的孩子。中学时代: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为人生打基础的时代。大学时代:在科学家摇篮里成长。大学毕业后的成长感悟:终身继续学习;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要经得起挫折,永远乐观向上;认识自己,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从小事做起,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人生如跑马拉松,起跑快慢不要紧,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人生好比登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有可能到达顶峰。 地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包括地质学、地理学以及其它衍生学科。地球科学纵横数十万里,上下数十亿年,辐射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颜丹平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地球科学的学科分类体系及其构造的萌芽、积累、创立、发展的简史。他还结合我国修建三峡大坝、油田问题、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实例,展示了地球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巨大改变。运用“形象举例法”和“图品演示法”使同学们对地球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相关现象的观察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和具体化。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原党委副书记姜恩来教授从近年来的“国学热”现象导入,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多次重要论述,带领学生们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年少立志、于困顿中不忘其志,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砥砺前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的地质人生路及人生感悟” 赵鹏大院士是地学高峰的跋涉者,中国矿产普查勘探的开路先锋,他用自己的执著和勤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地质人生。赵院士少年立志搞勘探,求学北大学识宽;留苏归来事业忙,服务生产重任扛;地学领域勤耕耘,矿产普查勇攀登;地质教育倾心血,传承学子事业长。赵院士的四个人生理念即选定方向、逆境而上、完美为本和勤奋为纲,对于青年学子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意义,激励着他们牢固树立不断开拓科学找矿、为国立功的探索和奉献精神。 赵院士还深入解读了《温家宝地质笔记》,用“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做平凡人,做出彩事”16个字诠释了地大“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 美丽中国我的家 “土地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承载体,是中国两千年来观察和解决历朝治乱相循的钥匙。”白中科教授的讲座从中央广播电台和生态环境部联合摄制的《美丽中国》专题片入手,新鲜生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执政理念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后,如何推动国土空间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如何倒逼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如何从科学到政策维护和提升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管理资源利用、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成为了亟需思考的问题。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课程与学子共同探讨美丽中国建设道路上的共建、共享…… 想象中的七十年 社会变革与文学发展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也是一个时代的笔录和证词。党委书记马俊杰讲述了自己以“劳马”作为笔名的故事,并从“文学是体现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文学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发了在座师生对文学的思考和浓厚兴趣。马书记从“文学是体现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文学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优秀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为例,从风格、题材、语言、叙事方式等多个维度生动地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特点,探讨了世界文学“走进来”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系问题。 “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是有温度、有声响、有气味的,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命运与共;40多年改革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给中国文学繁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中国文学若想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仍需更大的努力。” 情系三生 玉饰君子 “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反映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传达了先人们以玉比德、陶情冶性的美好愿望,见证了中国人民秀外慧中、含蓄内敛的传统美德。”珠宝学院郭颖教授的课程以古今玉器的形制为切入点,贯穿孔子论玉等君子思想,通过料、工、器三个维度阐释古人以物明志、借物传情的玉器价值观,帮助青年学子了解先祖们雅俗共鉴的人文情怀,管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理解地质地矿对于中国与世界文明的重要性,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生动中国”,每堂课生动、精彩,迄今,8讲课程,1600人次现场聆听。“生动中国”还将在未来设立主播教室,面向更多同学进行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