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化委召开2017年公共文化考核工作总结会

19.01.2018  01:22

  1月16日,通州区文化委组织召开了2017年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总结会。来自区财政局、文化馆、图书馆、电影放映中心、13个镇街、部分村居60余人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京华观致国际信息有限公司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文委副主任马骐主持。

  会上,京华观致国际信息有限公司汇报了2017年基层公共文化考核情况。城子街道、斋堂镇、大峪街道龙山一区分别围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山区公共文化工作”、“村居文化工作”主题作典型发言。文化委党组副书记、主任常蓉进行总结讲话。常主任指出,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文委紧抓“十三五”北京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我区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扎实推进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体系建设,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建设任务,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一是完善制度设计,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出台了《门头沟区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责任、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在资金、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持方面进一步保障。二是以示范区创建为带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统领,有序推进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室)建设,镇街文化中心的建有率由69.2%提升至92.3%,村居文化室的达标率由44%提升至55%,立足区域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八大特色文化功能区的建设内涵。三是完善公共服务配送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全年举办了534场星火演出、30余场精品演出、6场百姓周末大舞台、60场下乡下基层辅导演出、45场夏日文化广场活动、12场展览、放映10136场公益数字电影,建设多个特色阅读空间,更新25348册图书,举办50余场群众读书活动,发放了1万张文化惠民消费券、30万元文化消费大礼包,举办了“第十一届永定河文化节”、“书香门头沟•悦读永定河”主题阅读活动、“西山讲堂”等高品质活动,打造了《平西组歌》、《乡愁如霞》、《永定人家》地区文艺精品。四是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城子街道为试点,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运营,通过“点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品质化。重点实施的“活的博物馆”古村落设计体验项目和“琉璃重生计划”琉璃烧造技艺及琉璃文化传播项目,用创意和科技让传统文化重现生机。

  2018年,文化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要求,坚持“学习、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级落实、逐项考核,以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国家级示范项目的创建为抓手,把握群众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实施“标准工程”、“人才工程”、“示范工程”、“创新工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一是实施“标准工程”,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按照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标准和《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完成2018年基层设施达标率85%的目标。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疏解后腾退空间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服务目录,建立活动记录、反馈信息和档案,提供标准化服务。二是实施“人才工程”,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落实市、区两级财政公共支持机制,按照市文化局设定的不低于2000元/人的标准为有固定文化活动室且辐射人口较多的村居先配备一批文化组织员,并做好招募、培训、管理等工作。三是实施“示范工程”,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深度。全面推动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国家级示范项目——《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现代性研究与应用》的创建工作。开通门头沟区文化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文化配送平台,结合全面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将区内、北京市甚至京津冀高品质文化资源有效地配送到基层特别是山区群众手中。四、实施“创新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出台门头沟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导目录,在解决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等“文化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解决“买什么、怎么买、向谁买”等问题,在城子街道试点社会化运营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在东辛房街道、大峪街道、潭柘寺镇、王平镇推广实践,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监督、第三方测评、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多元监督和反馈体系,提高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通州区文化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