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召开2018年教师节座谈会

11.09.2018  15:00

2018年9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召开主题为“以四个相统一为引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教师节座谈会。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建华,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安钰峰,常务副校长高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静漪,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副校长王博、龚旗煌、陈宝剑等校领导与2017-2018年度获得各项奖项的教师代表、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会代表、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高松主持。

座谈会现场

刘玉村宣读《关于表彰2017-2018学年获奖教师的决定》。在2017-2018年中,一批北大优秀教师受到中央、教育部、科技部和北京市等各个层级的65种表彰和奖励。学校决定对获得奖励教师共1620人次、180余个团队进行表彰。

为了营造重视教学和奖励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年,北京大学特别设立了教学成就奖、教学卓越奖和优秀教学团队奖。座谈会上,林建华为获得教学成就奖的历史学系阎步克教授、人民医院祝学光教授两位教师颁奖。

林建华为获奖教师颁奖

颁奖仪式后,阎步克、祝学光分别发言。

阎步克回忆起自己任教三十年的经历。他说,燕园“自由思考的新鲜空气”一直伴随自己,北大教师在教学上要维系北大“科学民主的精神”,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成为研究生型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阎步克谈了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看法。他认为教师品行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都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阎步克发言

祝学光有着医生与教师双重身份,她表示,两个职业有很多相同之处:医生是需要忘我牺牲精神的职业,一名医生须具备“爱人知心”;教师是影响人心灵的职业,一名教师应具有关爱学生之心。祝学光说道,自己职业生涯中恪守的价值观都源于老师品格的熏陶,也时刻牢记要将这些精神传承给学生。她与各位老师共勉: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祝学光发言

在座的其他教师也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发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黄罡教授通过介绍学院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举措、科研方面的成果,分享了学院落实“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的体会;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张卫光教授回顾了自己度过的4个“本命年”以及与北大的故事,并表示,今后要把在北大所感所悟与教学经验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生命科学学院胡家志助理教授结合从事科研的经历谈了对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的理解。法学院葛云松教授谈了自己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期待,并就学校与师生更好建立沟通机制提出建议。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刘家瑛副教授表示,在教学方面做的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很好地促进了自身全面发展。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斌副教授结合自己在招生一线的工作经历提出,应更多侧重对创新、专业与通识教育方面进行招生宣传。生命科学学院孙育杰助理教授就如何处理好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提出自己的思考。

座谈会上还有两位学生代表作了发言。中文系2016级本科生周思睿谈到,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在人生态度、人格品质等等方面也影响着学生,学生将所学在社会中转化为实践,由此推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博士生张敏认为大学里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引导、进阶、“”三个层次。老师“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系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指引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喻之以理,不若悟之以心”,学生真正将老师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林建华代表学校向全体北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他指出,在纪念教师节的同时,更要凝练和弘扬北大教师精神。教师在大学中具有主体地位,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教师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

林建华讲话

林建华对北大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体验。北大有一批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很多教授长期坚持在一线为学生授课。要继续发扬好北大重视育人的传统,同时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第二,积极应对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在知识传播呈现碎片化的今天,引导学生在新环境下更好成长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教师要思考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活力。第三,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北大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与坚守正确价值导向相统一,努力培养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使学生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林建华希望各位教师与学校共同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事业中,贡献北大人的力量。(文/新闻网记者 王岩)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设教学系列奖 重奖优秀教学老师

阎步克:“没有天赋”的好教师

专题链接:

“四有”好教师 “四个引路人”

 

摄影:刘月玲

编辑: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