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就2017年市级部门决算公开答记者问

23.08.2018  22:30

  近日,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同志就2017年市级部门决算公开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2017年市级部门决算公开的主要内容?
   答: 部门决算综合反映了年度部门收支执行情况,此次公开的2017年市级部门决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部门决算报表。 主要通过10张决算报表来反映年度市级各部门的收支执行、“三公”经费支出、政府采购等决算情况。 二是部门决算说明。 主要反映市级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机构设置情况、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基本支出决算情况等说明。 三是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主要反映市级各部门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情况、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政府采购支出情况、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以及专业名词解释。 四是部门绩效评价情况。 主要反映市级各部门绩效评价开展情况,以及每个部门的一个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的自评价绩效报告。
   问题二:请您解读一下2017年市级部门决算公开有哪些亮点?
   答: 2017年市级部门决算公开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 优化部门决算公开报表,由原有的9张报表细化为10张报表,按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反映部门经济分类基本支出决算情况,丰富了公开内容,便于公众更好了解部门支出情况。 二是实现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全覆盖。 在2016年30个部门公开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的基础上,2017年除涉密信息外,所有部门都公开1个部门自评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通过公开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提升。 三是扩大公开部门范围。 实现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预算部门,全部公开部门决算。 四是增强决算可读性。 增加专业名词解释,对公开内容中出现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公众更好地理解部门公开内容,使决算公开信息易读易懂。
   问题三:今年公开决算的部门数量比去年增加较多,请您介绍一下都增加了哪些部门?
   答: 2017年部门决算进一步扩大了公开部门范围,实现了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全部公开了部门决算。今年公开决算的部门数量由去年的156家增至今年超过200家,主要是由于司法体制改革后,区级检察院、法院和部分市级基层司法单位转为市级一级预算管理部门,因此增加了公开的部门数量。
   问题四:我们了解到,2016年市级部门决算公开有30个部门公开了项目自评报告,实现了从“摆数字”向“明绩效”的转变。此次市级所有预算部门都要公开1个项目的自评价绩效报告,实现了绩效评价报告公开部门的全覆盖,此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 从2011年起,我市不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经过几年时间,所有市级预算部门均已全面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范围、内容和环节上覆盖到所有部门。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此次部门决算公开,我市除涉密单位外,所有市级预算单位全部随部门决算公开了预算项目的自评价绩效报告,实现了绩效评价报告公开部门的全覆盖。绩效评价报告对外公开,主要意义是向公众展示了具体预算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做预算时,各单位均要设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对“要完成的工作”和“要实现的效果”向社会公众做出“承诺”;到决算时,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则是向社会公众交上“承诺”的答卷,主动让公众检验目标完成的如何。同时,各预算部门也将结合绩效评价情况,特别针对评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强化资金的绩效管理理念。
   问题五: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除包括绩效评价外,还包括哪些环节?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绩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答: 北京市在十二五末已实现了对预算部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包含预算编制绩效目标管理、预算执行过程跟踪管理、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的应用管理,覆盖了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在预算编制环节实行绩效目标管理,部门编报年度预算时要填报项目绩效目标,财政部门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随预算一并批复。在预算执行环节实行过程跟踪管理,预算部门要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目标执行有偏差的,要及时进行纠偏和调整,同时财政部门对绩效跟踪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部门提高绩效跟踪质量。在预算执行完成后实行绩效评价管理,预算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自评;财政部门开展综合评价,并对部门自评情况开展再评价。评价完成后实行结果应用管理,应用形式主要包括反馈与整改、报告与公开、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综合考核等,通过绩效评价更好地服务于预算管理工作。应该说,北京市已经形成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问题六:请您介绍一下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效果如何?
   答: 各部门在全市绩效管理工作整体框架要求下,结合自身部门和领域特点,探索开展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管理水平。如,市卫生计生委着重从完善制度和加强结果应用方面,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出台了部门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范部门内部绩效评价工作。同时,着力提高评价结果的应用,每年将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各项目执行单位,要求项目单位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完善,并将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挂钩。又如,市科委在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上,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科技管理工作中。借助绩效评价工作,听取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科技资金使用的意见,从而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构建起符合首都科技工作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调动了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的主动性,提高了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问题七:在部门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的过程中,财政部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 为推进预算单位提高绩效评价水平,市财政局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认真做好对预算单位的指导监督工作,不断提高部门自评工作质量。一是制度上规范,下发了《关于2018年市级预算部门自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自评内容、范围和要求,让各部门找准绩效评价工作着力点;二是过程中指导,在自评工作过程中,市财政局通过走访、专题培训和辅导,具体指导部门开展自评工作,解决单位个性化难题;三是结束后抽查,在自评工作结束后,市财政局将选取部分单位进行重点抽查和督导,梳理典型问题,形成工作经验,促进部门自评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问题八: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公开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方便公众更好地读懂决算报告?
   答: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决算公开让公众不仅“能看到”,而且“看得懂”,今年部门决算公开时,增加了专业名词解释。各部门对部门决算中出现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或支出内容进行说明。例如,市教委解释了“高等教育支出”主要是反映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资助、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支出;市民政局解释“三社联动”是指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专业服务机制,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动员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问题九: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部门决算公开的发展历程和下一步工作着力点?
   答: 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我市长期致力于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在刚刚公布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中,北京市已经连续四年在全国蝉联榜首。
  部门决算是各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账本”,反映出各部门贯彻落实重大方针政策的情况与承担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推动市级部门决算公开意义重大。自2011年首次公开至今,市级部门决算已迈入第8年。8年间,我市以落实中央对决算公开的要求为主线,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原则,不断深入推进我市决算公开工作。 一是公开范围不断扩大。 2011年,有44家市级部门实现部门决算公开。到2018年,有超过200家市级部门实现部门决算公开。 二是公开内容不断细化。 2011年,部门决算公开内容仅包括收支决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两张表”。之后,公开内容逐年不断丰富细化。到目前,部门决算公开包括10张报表和相应说明,还包括部门基本情况、“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用使用、部门绩效评价情况等详细内容。 三是公开形式不断完善。 公开形式从最初的分散公开到现在实现了公开平台统一,公众除在部门网站上查询外,还可登陆首都之窗网站“市级部门决算”专栏进行“一站式”查询。公开时间也进行了统一,市级各部门“统一步调”,集中在同一天同一时点公开,方便公众查询获取。
  作为部门决算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下一步,市财政局将以“高质量”作为工作着力点,继续深入细致地推进公开工作。决算公开工作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合民意”为目标,继续细化丰富公开内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更全面、详实地公开资金使用的方向、结构、增减变化、执行绩效,提高公开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看得懂”为目标,决算数据多、专业性强,将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决算数字、决算管理工作进行解读说明,丰富解读形式,便于公众监督,推动决算公开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