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家市级部门公开决算公开决算部门由去年的156家增至201家各部门从细化内容等方面加大公开力度

24.08.2018  22:51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8-08/24/content_300733.htm?div=-1
 
      2018年08月24日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林艳)昨天,本市201家市级部门在“首都之窗”上集中公布2017年度决算。今年,各个部门从细化公开内容、公开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扩大公开范围、增强决算可读性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决算的公开力度。
      除了涉密信息外,今年北京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全部公开了部门决算,公开决算的部门数量也由去年的156家增至今年的201家。据市财政局介绍,主要原因是由于司法体制改革后,区级检察院、法院和部分市级基层司法单位转为市级一级预算管理部门,因此增加了公开的部门数量。除增加公开部门的数量之外,今年决算的公开报表也有所增加,原有的9张报表细化为10张报表,按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反映部门经济分类基本支出决算情况,公开内容更加细化。
      每个部门分别公开的10张决算报表,分别反映这一部门去年的收支执行、“三公”经费支出、政府采购等等决算情况。此外,今年还要求各部门在决算说明中增加专业名词解释,对公开内容中出现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公众更好地理解。
      今年的决算公开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的全覆盖。在2016年30个部门公开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的基础上,2017年除涉密信息外,所有部门都公开了一个自评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如市卫计委公开了其“传染病防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项目综合得分90.14分,绩效评定结果为“优秀”;市科委则公开了“‘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该项目综合得分高达95分。
      “像这样各部门把绩效评价报告对外公开,最主要的意义是向公众展示各部门具体预算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做预算时,各单位都要设定项目的支出绩效目标,对‘要完成的工作’和‘要实现的效果’向社会公众做出‘承诺’;而到决算时,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则是向社会公众交上‘承诺’的答卷,主动让公众检验目标完成得如何。”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解释说。
      自2011年首次公开至今,北京市级部门决算公开已迈入第8年。在今年刚刚公布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中,北京市已经连续四年在全国蝉联榜首。
      近年来,部门决算的公开范围一直在扩大,由2011年的44家到2018年超过200家市级部门实现决算公开;公开内容也在不断细化,由最初的“两张表”到今年的10张报表和相应说明,还包括部门基本情况、“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用使用等等细化内容。
      “今后还将继续细化丰富决算的公开内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更全面、翔实地公开资金使用的方向、结构、增减变化、执行绩效等内容。此外,由于决算数据多、专业性强,还将要求各部门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决算数字进行解读说明,丰富解读形式。”韩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