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回顾]市交通委谈“北京停车资源普查概况及路侧停车管理改革”

16.11.2017  15:16

访谈现场


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调研员 李佩军

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副调研员 胡海明


北京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 王炯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 孙海瑞


主持人 王媛媛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首都之窗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不管您有没有车,作为交通参与者,停车带来的交通秩序都会与您有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路侧停车管理改革实施路径的相关话题,下面介绍今天的四位嘉宾: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调研员李佩军。
  李佩军:大家好! 
  主持人: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副调研员胡海明。   
  胡海明:主持人好,网友们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炯。  
  王炯: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孙海瑞。   
  孙海瑞:大家好,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年8月份我们已经公布了北京市停车普查的基本情况,在这里回顾一下这次普查的结果,包括北京市停车位的缺口情况,因为在我印象中这可能是北京市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市性的停车资源普查工作。哪位嘉宾帮我们回忆一下这次普查结果呢? 
  胡海明:停车普查已经在8月份公布结果了,主要依据15年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议案,明确“开展全市停车资源普查”的要求,遵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市交通委组织了停车普查,历时一年半时间,主要是摸清了全市的停车位数量和停车需求,截止2016年年底,我们全市的城镇地区全部停车位大概382万个,夜间停车总数在384万辆,停车总缺口在129万个,这里需要给各位网友朋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两个数字一看没有什么缺口,我相信许多人第一印象也会有同伴的感受。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得来的,通过普查数据我们对每个普查单元进行数据分析,129万缺口主要集中在居住区。因为居住区的停车缺口数据不能够完全共享,这大家可能都有同感,并不是所有居住区停车位都缺,如新建小、农村建成区等,这一部分有的比较饱满,也不缺,有空余,尤其农村也是这种情况。实际通过调查分析,按照不跨区、共享的原则,先计算每个居住区的内部停车位和停车需求以及周边道路到底多少缺口,这样进行一个累加,缺的就是有差别,饱和的就不算,这样通过计算得出了全市的居住区停车缺口129万个,这个数据是通过分析和抽样调查带来的可信数据。具体的缺口问题,下面如果网友感兴趣我们再作进一步解读。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每个居住区及周边的道路都进行了计算,按我的想象应该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实际的数据管理中如何实现的呢? 
  孙海瑞:我们进行了一些审查,又进行了典型数据的抽样评估,还有数据分析,在工作过程中为了追求数据的准确性,不断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对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多次邀请了一些停车管理、统计分析、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我们进行把关。除此之外还多次征求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通过这些方式保证我们的数据真实、可靠,这是我们的工作过程。整个开展普查过程中把全市划成2006个普查小区,这2006个普查小区可以把我们全市所有区域实现全覆盖。这2006个普查小区里面进一步的细分成两大类,一个是城镇,一个是农村,农村就是纯的平方区,我们鉴定为农村地区,剩下就是有楼房、办公居民楼等城镇地区。城镇地区又划分成6.6万个基本单元,怎么理解呢?比如一个居住小区这是一个基本单元,某某商场是一个基本单元。 
  主持人:我们的大厦是一个基本单元吗? 
  孙海瑞:是的,划成6.6万的基本单元,把这6.6万的基本单元又分成9大类,比如居住小区,公路建筑是一类,家属单元,还有道路是一类等等,我们分成9大类,6.6万的基本单元分成9大类,每一个基本单元逐一进行编号,都有自己对应的编号,编好了之后我们再按照编号一个一个调查。调查完了之后再把基本单元数据跟他所在的空间位置关联,有这么一个即时的关联系统,把数据和空间位置关联,这是整个普查的数据获取过程。 
  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嘉宾,为什么这次普查我们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深入、全面地进行呢?是因为停车问题到了不得不治理的阶段吗? 
  孙海瑞:我们之前也做过类似的普查。 
  主持人:但是没有这么大范围。 
  孙海瑞:以前的普查更关注的是总量,把停车位的总数摸了一下,主要通过行政渠道的方式,让各个区再往下级、街道、乡镇通过行政渠道往上报。但是有一个问题,跟我们的空间没有办法结合,我们只知道诠释总数,因为停车问题实际是一个属地化和区域化比较的问题,不同的地方问题不一样,刚才胡处也说看似总量差不多,但是我们的感受不是那样,我们觉得到处挺乱、挺难的,不能看总数。所以这次普查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能够建立分区域的统计结果,这是重要的一点。 
  另外,现在有这么多车没地方停,所以这些车到底要停在哪?这也是我们这次普查的重要目的。通过掌握这些目的,一个是分区域统计结果,另外一个是车位的空间分布、车都停在哪儿了,为后面的停车管理提供一个数据的支撑。这是我们这次普查的非常重要的目的。 
  主持人:就这几个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说车位缺少在哪,之前说到129万的居住区的缺口,有没有分析过哪些地方的缺口最大?矛盾最突出? 
  胡海明:我们通过对129万个停车位缺口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首先从全市空间区域停车供需情况来看,城市中心区的停车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基本的平衡区我们算了大概只有26%,其中五环内大概在9%,二环内停车充足区和基本平衡区大概只有2%,所以二环内的缺口非常严重。通过热点分析,这个图基本都是红色的。不同区域的供需矛盾差别比较显著,我们对比了一下,越往城区中心充足区越低,由五环向二环内开车找停车位非常难。 
  第二,从居住区停车位与出行停车位来看,总比例也失衡,居住区停车需求与居住停车位比例为1:0.63,标准要求为1:1或更高点在1:1.3左右,目前居住区的停车位同比缺口非常严重。出行车位的比例大概是1:0.4,从大数据来看不是很缺,从分析的缺口看,夜间停车矛盾较为突出,刚才也说了2006个普查小区,这个我们再细分一下,全市总居住小区大概1525个普查小区,三环内普查小区大概235个,缺口大概在197个,占比达到84%,五环内的普查小区在450多个,缺口位占了65%,这样通过数据分析,夜间停车位居住区的缺口非常大。出行比例刚才说了,为什么比目前的标准高出0.2的比例呢?主要是目前很多空广的地方后续建了很多停车位,这样出行比例,有的地方,如个别的旅游区、商场停车也不是很突出,尤其是目前的四环外如奥林匹克中心路侧车位、公共停车场比较多,这个我们综合了全市的出行停车比例,虽然比较高,但是这是不平衡的。目前一些商业区、旅游景点、旅游景区等,从调查分析发现,尤其是调查了几个重点地区,如同仁医院、安贞、积水潭以及北大人民医院,还有三环旁边的翠微大厦、玉渊潭,,目前香山公园等,停车确实非常难,确实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比较宽裕,有的地方停车位比较缺,这是目前分析的矛盾突出地区。 
  主持人:出行比例总体还算宽裕,特点是严重不平衡。 
  胡海明:严重不平衡,有的地方非常空闲,有的地方确实停车难。 
  主持人:这是车位的情况,这次普查有没有对车位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比如不同类型的车位的利用率怎么样? 
  孙海瑞:有的。我们对车位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主要的两大类是居住和公建类,居住类包括219万,包括居住小区和混合区域,一些商住楼,总共车位219万,公建类的总车位数147万,这两个一起占车位总量的96%,是绝大多数。这两大类做了重点分析。调查中发现晚上居住类的停车位基本饱和或接近饱和的状态,这跟我们实际的感受也是一样的,我们晚上停车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 
  居住端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的同时,我们对公建做了调查,发现公建类的车位刚才说147万,但实际上晚上的车位整体利用率只有39%,这样晚上有90万的公建端车位是闲置的,这种闲置的车位如果利用起来对我们解决居住端的停车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刚才也说了,总居住端219万,如果把公建车位用充分的话能够解决相当大的问题。实际推动过程中肯定也会有些困难,从理论上存在相当大的空间,这是我们车位的利用率情况。 
  现在居住区接近饱和或者已经饱和了,这些车都停在哪?刚才我们也说了,也没停天上去,我们做了调查,发现这里面的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居住区里面随意停放,利用居住区里面的空地,居住区内部的道路还有一些绿化空间,把车塞到这些地方去。随意停放的车辆居住区内有80万左右,总共120多万的缺口,有80多万是在居住区里面乱停乱放,还有50多万是在市政道路上进行停放的。 
  总体来看,现在居住区比较紧张,但是公建还是有相当大的空置,晚上的时候还是有非常大的共享空间。就是这个状况。 
  主持人:我们一直在提“停车难、停车乱”,那么“停车难、停车乱”到底体现在哪呢?原因是什么呢? 
  胡海明:确实,停车难、停车乱是我们市在停车方面的两大难题。这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在座的各位也都有感受,尤其是老旧小区,下班回去以后找车位很难。但是有的地方小区个别比较乱,通过这次普查我们掌握的数据,感到停车难主要体现在供需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居住区车位缺口129万个,这个数据在全市范围确实是比较大的数据。从现在来看,停车确实难,但是通过调查刚才也分析了,五环内停车位缺口我们初步算了一下大概在71万左右,占居住总数的55%,这是五环。五环外缺口在58万,占缺口总数的45%。停车乱主要在占道,堵塞交通,挤占人行道,尤其是自行车道,确实也挤占了不少。也有部分居住区有乱停乱放,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占道政府提供的停车位大概在7万个左右,实际停在路上的,夜间我们进行了摸排占了将近50多万个,这样车位根本不够,这也体现了占道的乱停乱放。 
  居住区内占用空地、绿地和人行通道的,很多居住区都存在这个问题,这也是目前乱的现象。有的发现甚至占用消防通道,影响消防安全,我们也统计了,全市范围内占用消防通道停车的大概有9万个,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治理的重点。 
  停车乱、停车难的具体表现,难的原因我们也具体分析了,主要是特定的历史阶段决定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进入普通老百姓家,非常普遍,但是目前的既有的停车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核心区老旧小区较多,造成一部分停车设施供给无法与之相匹配,特别是刚才说的老旧小区、东西城核心区,这是主要原因。“党的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在我们停车方面的具体体现。 
  停车乱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停车供需矛盾导致的,部分地区车位不足,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一些高密度的老旧小区,矛盾尤为突出;二是由于管理导致的问题,有的查出违规停车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占道的,7万个车正规车位不足,但是目前停了这么多车查出来也有难度,但如果加大停车管理力度,应该有很大改观,当然目前我们也在实施(比如严管衔治理),下一步这也是治理的重点;另外,小区物业收费不合理,目前我们虽然把收费的价格放开了,但是有的小区确实收费较高。 
  主持人:不合理是收费高还是收费低的不合理? 
  胡海明:收费高,因为收费高了,居民占道又可以停,没人查处,那怎么办?老百姓就占道位,这样就物业管理不好管、公安交管也不好管,所以这是管理造成的停车乱。第三个,我们有些人在“停车入位、停车付费”的理念上存在偏差,能不缴费的就不缴,这确实也是一个原因。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车辆选择占道停放的,目前确实较多,小区内确实也因为管理乱的问题,这是目前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和基本原因。 
  主持人:我们也都分析了原因,找到病根了,所以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包括我们实施解决方法的预期效果是怎样的? 
  孙海瑞:通过这次停车普查,我们发现以属地、小区域作为治理对象进行治理,可能更符合我们现在的停车现状,我们建议还是以区、街道、社区的属地政府部门为主,然后按照我们普查的小区或者按照社区为单位也好,进行一块一块的治理,每一块建议采用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治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挖潜,现在居住区内部有一些空间可以停,大家的感受现在这些车也都停在那,只不过缺乏管理而已,居住区现在很多内部空间,这都有一些可以挖潜的空间,可以转化成车位,现在可能不是车位,但是将来可以转化成车位。 
  第二,共享,有很多公建的车位,这些车如果能够拿出一部分通过政策鼓励或其他措施,拿出来给居住区用,也能缓解很大矛盾。 
  第三,确实存在缺口大的区域,挖潜也没有,也没有合适的资源共享,这些地方还是要利用一些方式建一些立体的设施增加设施供给。 
  这些实施的前提最主要还是要把停车秩序规范起来,要把我们的路先清理起来。要先加强执法和管理,把停车秩序建立起来,这样大家才有动力为停车付费、停车入位做这些事,也才能为刚才说的挖潜、共享、设施建设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我们执法和管理没有做到位,大家都觉得乱停没有人管,里面即便有空的也没有人停,因为里面肯定要收费,比外面价格高那我就不去停了,最核心的还是要先把执法和管理做好,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然后我们再给大家找一些解决的出路,通过挖潜也好、共享也好、建设也好,适当满足停车的需求。这样“疏堵结合”的方式实现环境的转变。 
  主持人:有一些小区的地下停车位收的很贵,相反地上停车位因为可能不需要物业花钱建设所以便宜,这样导致了路面的秩序很乱,面对这样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案呢? 
  孙海瑞:一方面政府要做一些工作,另一方面用车者和拥车者也要转变思维和观念,2015年开始国家已经把除路侧停车以及P+R驻车换乘停车场还是政府定价外,其他均以放开。 
  由市场定价,政府对停车价格,特别是小区内部价格不再进行指导,以前是指导价,不能高于多少,现在已经完全市场化了。市场化的价格实际是由市场的供需环境决定的价格,所以有的时候作为拥车的人要考虑一个问题,市场的价格不是谁能决定的得了的,市场就在这摆着,我们要认清这个现实,要对市场的行情有一些了解。这是我们要转变的观念。 
  第二,政府部门可能也需要做一些工作,就是要把价格的运行情况做好监管,整个价格是不是定得太不合理了,这些我们要做一些监管,出台一些指导办法,小区里的价格到底怎么制定,这是需要做的。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看其他问题,刚才说了停车数据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不论是停车位还是车辆的保有量都在不断变化中,我们为时一年半的调查也不可能经常开场,如何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呢? 
  孙海瑞:确实我们的停车数据一直在动态变化,我们的车每年增长,车位也有些变化,有些以前没有车位,但是小区整治之后划出了车位,这种增加的。还有新建的建筑配建的车位等等,也有的车位原来有,后来觉得不合适取消了,有增有减,有多有少,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 
  建立长效的数据流动性机制对普查数据的应用会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普查数据的更新办法,以期能够适合现在有一个基本数据在后面进行动态更新的现阶段环境。具体的措施现在的想法是,一是跟规划、筑建、质监掌握停车数据的部门建立横向、纵向的停车数据共享和公关的工作机制。 
  第二,严治数据停车系统,将新建的停车位和机械停车位、小区挖潜、路外的新建停车位纳入到系统管理中,实现数据的动态中心。主要采用这样的方式。 
  主持人:这是停车资源普查的基本情况,暂时先到这儿。接下来谈谈路侧停车管理的改革话题,首先给大家汇报一下,目前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的进度计划大概是怎样的情况?
  主持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最后一个问题,今天聊了这么多,不管是停车资源普查的情况,包括错时停车的思路,包括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的试点,接下来说说下一步停车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胡海明:刚才各位嘉宾都与网友朋友们就目前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的停车治理措施办法进行了交流,包括挖潜、共享、路侧电子收费改革,以及强化综合执法等等。我感觉停车治理需要综合施策。应当坚持“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原则,下一步我们即将公布的停车条例里面也将之作了明确。
  现在主要是缓解居住区停车矛盾为主要目标,还是要把居住区挖潜、共享作为主要手段,辅之建设以增加停车位的手段以“治难”,同时加大违法停车治理力度,改善秩序乱象以“治乱”;形成精治、法治、共治并重,挖潜、共享、建设和规范秩序相互促进的停车治理正循环。 
  具体来说,我们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停车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宜从停车执法做起,先规范停车秩序,特别是占道的停车秩序,包括电子收费的改革也是一个治理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整治乱停车现象,基本实现“停车入位”和“违停受罚”。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供需矛盾确实比较大的居住区,刚才各位嘉宾也说了,挖潜和建设,适度的增加停车位,给予居民停车一定的出口。目前主要是结合全市缓解首都功能、背衔小巷治理等措施,开展了小区域停车平衡综合治理,先新试点再逐步推广,以期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停车的区域供需平衡。
  这里,我也想借助我们的交通访谈栏目,呼吁并欢迎广大网民朋友们,对停车治理提出您们的宝贵意见、建议。你我都一样,都要为建设北京和谐宜居之都尽一份心、发一份光。谢谢主持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