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力海岸带保护:将最好岸线还给自然

16.05.2016  22:21

  山东省威海市是中国著名海滨旅游城市之一。初夏时节,漫步于该市南海新区的“万米金滩”,海风拂过脸庞,细沙抚慰脚踝,颇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就在几年前,此地远不是这番光景。

  48岁的退休煤矿工人曹庆梅2010年从100多公里外的家乡迁居来此,成为南海新区海岸线变迁的见证者。她告诉记者,彼时的南海新区海岸线与现在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海岸边大多是滩涂和虾池,游客开车到十多公里外的高速公路出口,就能闻见海上飘来的一阵阵腥臭。”

  海岸带生态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严重,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21个海湾全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陆源入海污染亦居高不下。

  记者近日随中国国家海洋局“海疆生态行”采访团采访时发现,海岸带生态保护正愈发受到中国地方政府重视。在威海市南海新区,当地近年来持续开展海岸线修复工程,对长达12公里的沙滩进行保护性开发治理,恢复生态地貌。

  海水养殖业是沿海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破坏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以威海为例,该市市区海水养殖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为繁荣当地经济、促进渔民就业增收贡献颇大。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近海养殖业与滨海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产生矛盾,更对沙滩岸线造成一定破坏。

  “几年前,眼前这片威海湾海域布满4万亩养殖浮漂、2万多个养殖网箱,乍一看像个海上垃圾场。”站在如今修葺一新的威海公园海岸边,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管理科科长蔡德权指着眼前的万顷碧波感慨道。

  蔡德权介绍说,过度养殖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海洋景观,更造成海水严重富营养化,破坏了生态环境。此外,养殖业无序发展也挤占了威海湾等天然良港的港口业发展空间。

  为改变这一局面,威海海洋渔业主管部门近年来实施“最严”海洋保护管理制度,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环保审批和节能评估,累计否决总投资额逾280多亿元人民币的各类项目;与此同时,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和海岸带整治工程项目20多个,整治修复岸线60多公里、沙滩1000多亩。

  威海等中国各沿海城市正用实际行动,履行其“将最好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海景留给市民”的承诺。而国家层面的一系列举措,更反映出中国发力保护治理海洋环境的坚定决心。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海岸带保护与修复,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去年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两国确定威海、厦门分别与纽约、旧金山建立伙伴关系,分享在减少海洋垃圾方面的实践经验,力图掐断海洋污染源头。

  中国海洋环保立法也日趋完善。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将力争在年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据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订拟明确地方政府海洋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对各级政府考核;并将生态补偿、生态红线、区域限批等已经实施且成效显著的政策写入法律,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寰 F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