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报告发布会

27.10.2015  05:38

10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混?混得怎么样?”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主题,从背景,政策,绩效,建议等多个角度展开了深刻和激烈的分析与探讨。

这次报告发布会有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小鲁代表我们项目组报告项目成果,第二单元是嘉宾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小鲁副教授的报告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通过效率的测算和比较,他指出国有企业近几年来不再是“低效率”的代名词,国有企业特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效率甚至比私营企业、民营企业还要高,而且盈利和效率具有明显行业规模和身份特点。接下来他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势力和国有企业在获取资源上的优势,是混合所有制国企更有效率的原因。然后说明了员工持股对于提升混合所有制国企的上市公司效率具有一定正面作用。

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韩冬临主持,与会的嘉宾分别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小玄首先结合自己在2007年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谈怎么样使股权达到最优效率的问题。之后又指出此次报告的亮点就是把市场势力和贷款优惠政策这两个东西作为解释混合股权效率的TFP为什么高的原因。同时对于一个问题提出质疑,就是股权集中可以提高效率,这个当中是不是也有一个倒U之类的东西。她也认为,员工持股的激励作用怎么样,提出要看实践当中究竟怎么样,做一些实践案例考察。最后,她表示国企的定位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阐述了自己对报告里面谈到的资金约束问题的理解,说明了改革的最优程序,改革最优的次序。然后结合自己的研究文章的总结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一些发现。对于混改主要是让非国有企业进来的话题,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是,这种做法为什么可以降低市场势力,为什么所有权结构问题可以改善市场结构,可以降低市场里面垄断力量和提高市场里边的竞争化程度。这个机制需要说清楚,就是产权改革跟市场竞争的关系。

北京华远集团副总经理许惠龙指出2002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基本没有了,但这个话题依然值得探讨。因为国有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什么是国有企业没有一个地方讲清楚。之后他又谈了对报告中三点结论的理解以及对报告中的建议提出修改意见,他指出报告中加快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步伐,更多推进职工薪酬结构的建议要谨慎,并且建议更多关注一下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

湖南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强首先肯定了研究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整个研究采取了规范的研究方法,同时基于大样本的数据分析使得结果具有普适性。接下来,他指出了一些现实问题:第一,国有企业的人格化代表,他是一个机构,不是一个自然人。第二,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讨论了很多年,大家都有共识,西方企业也有软约束,但是我们这种体制软约束更明显。第三,现在混改的配套制度不完备,尤其是基础制度。第四,在市场经济当中有两个行为,我们现在强调资本合作,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是资本竞争。

长丰投资开发公司总经理戚智勇首先指出了报告的重大价值,同时也谈到这次国企改革的制度对基层操作者来说有点失望,并且总结以下几点:第一,现在基层操作者搞改革如履薄冰。第二,在公平环境创造方面,能不能引入负面清单,鼓励企业试错。第三,员工薪酬和员工持股的设计不足。第四,要明确国企定位问题。最后,他强调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关于利益输送、转移支付这些扣帽子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聂辉华教授认为,现在国企改革最大障碍是没有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取得突破。此外,国企改革需要体制保障,怎么发挥地方实践的积极性,又发挥中央顶层设计的优势,负面清单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小鲁对各位专家意见做了一些回应。他指出,融资约束的贡献率问题实际影响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另外,民营企业参与这样的混改,民企的动力毫无疑问是为了获取垄断性国企掌握的政治资源。此外,样本包括企业有没有分级,这对于我们结论的解读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但从数据可得性来说,如果想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衡量各个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目前只有工业企业数据获取是比较容易的。